金钱永不眠!北上广投资者争霸新三板,广东将胜出?

来源:读懂新三板 作者:蔡圣件 2017-04-20 21: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广东省今年买入份额能不能成为第一?广东的投资者,看你们了!

(原标题:金钱永不眠!北上广投资者争霸新三板,广东将胜出?)

资本市场向来嫌贫爱富,A股如此,新三板也不例外。

在A股,二级市场58%的交易,来自北上广江浙这五个中国最发达的省市,而在新三板,读懂君统计了从2014年到2017年4月11日,新三板协议交易所有的成交明细,看到北上广江浙贡献的资金达到了72%。

在新三板,北京长期占据着“老大”的位置,北京投资者的买入份额一直位居前列。但北京的地位并不稳,屡次被上海和广东超越。尤其明显的是,广东投资者的买入额在明显增加。

北上广三雄争霸,谁将成为新三板真正的王者?

一、三雄争霸,北京“老大”地位屡受挑战

江浙北上广,是中国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2016年,在A股市场,江浙北上广投资者贡献了58%的交易额;在新三板,他们贡献了72%的交易额。

在A股,广东是老大。2016年,A股交易中,广东省的投资者买走了16.99%,名列第一;上海投资者买走了15.03%,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浙江,仅有11.87%的份额。而北京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不到10%。

在新三板,北京是老大。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从2014年到2017年4月11日,在新三板,北京以总成交额411.4亿元位居第一,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8.63%;上海、广东以359.3亿元和336.6亿元分列二、三名;浙江省以211.3亿元位居第四,江苏则以169.6亿元位居第五。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新三板,给了北京在资本市场做“老大”的机会。但北京的“老大”地位,却频频遭到上海和广东的挑战。

新三板在2015年初开始快速成长,并为世人所知。因为起源于北京,一开始,在新三板买入最多的,是北京的投资者。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但这种情况在2015年第四季度发生了改变,那时,上海开始冲击北京的“老大”地位。

2015年第四季度,上海投资者从二级市场,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买入38.47亿元,首次超过了北京32.33亿元的买入额。

2015年第三季度上海投资者仅买入18.54亿元,第四季度的大爆发,是因为什么?读懂君发现,是因为当时的明星股东海证券(832970.OC)。

2015年12月22日,华泰证券上海武定路营业部以每笔11.65万元的价格,从国元证券上海威海路营业部证券营业部买入3000万股,总共花费3.49亿元;第二天,国元证券上海魏武路证券营业部则以9元/股的价格,从国泰君安酒泉南大街证券营业部买入1800万股,花费1.62亿元。

两天贡献的买入额就达到了5.11亿元,这也成为上海能在第四季度买入首度超过北京重要的原因。不过因为前三季度的优势,2015年,北京最终以全年146亿元买入额位居榜首,上海以116亿元排名第二,广东则以110亿元排名第三。

二、2016年,上海超过北京,广东开始崛起

虽然2015年买入额位居榜首,但北京的“老大”地位依然不稳。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北上广三雄争霸的局面正式拉开。

2016年第一季度,北京投资者买入25.79亿元,上海投资者买入51.81亿元,广东投资者则买入32.91亿元,一举打破了之前的平静。

在这场攻势中,上海依靠的依旧是疯狂买入东海证券, 2016年1季度,东海证券总共成交了42.81亿元,其中26亿来自于上海。

而广东率领的则是两座城。广东在新三板的“崛起”主要是因为深圳和广州,其中深圳是主要的火力输出点。在2016年第一季度,广东32.91亿元的买入额中,深圳贡献了20.82 亿元。

之后,在第二第三季度,北京仍领先于广东和上海,但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北上广又上演了一场“大战”。

第四季度,北京调来重兵,一下买入79.80亿元,发起最后的“反攻”。上海投资者也不甘落后,一下买入76.75亿元。

上海投资者依靠的依旧是东海证券,第四季度买入东海证券23.84亿元;而北京买入额放大多少有点侥幸的意思,因为买入额排名前两名的股票,都不是真正的投资者在买入,而是单纯的点对点交易。

买入额在北京排名第一的宏济堂(838658.OC),虽然成交了7.21亿元,不过属于点对点交易。买方都为长城国瑞北京月坛北街营业部,卖方都是广发证券济南经七路营业部,公告显示,长城国泰(舟山)产业并购重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部接手。

而排名第二的浦华环保(835956.OC)也是如此。当时,清华大学回购售出的浦华环保70%股份,收购主体宁波杭州湾新区人保远望启迪科服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通过二级市场以7.07亿元受让了股份。

虽然第四季度,北京买入额突然放大,但仍落后于上海。最终,2016年,上海买入176亿元,夺得榜首;北京以175.75亿元排名第二;广东以147.90亿元排名第三。

2016年第四季度买入额前十的股票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三、2017大洗牌,上海疲软,广东强势猛攻

而到了2017年,之前的局面再次洗牌,北上广又陷入混战。这一次,领先的是广东。

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截止2017年4月11日,北京投资者买入了68.08亿元,上海投资者以买入57亿元排名第三,广东以400万元的微弱优势领跑北京,买入了68.12亿元。在一月份,广东省投资者买入的资金为18.10亿元,到了2月份下降到了12.89亿元,不过在3月份,因为新三板行情不错,广东省投资者的买入金额也一下子升到了33.05亿元

北京之所以落后,并不是因为实力变弱了,而是因为广东投资者实在太猛了。

北京在2017年买入67.36亿元,如果投资者以相同的投资热情贯穿全年,整个2017年将达到269.44亿元,与2016年相比将增加55.74%;而广东省投资者在2017年已经买入了67.56亿元,如果保持到年底,全年成交额将达到270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85%,接近翻倍。 

广东领先,深圳和广州功不可没。一月份,深圳的投资者买入额为8.87亿元,在广东省内占比为49.01%;二月份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深圳的投资者买入7.13%,在省内的份额是55.29%;三月份则直接买入20.20亿元,占比直接提升到了60.98%。

广州同样也是重要力量,一、二、三月份,广州的市场占比分别为22.33%、19.97%和26.78%。

与上海不同,广东投资者没有依靠个股的集中火力超越,2017年广东省投资者买入最多的股票弘天生物(832979.OC),也不过投入了4.64亿元。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四、广东投资者布局策略是怎样的?

在2017这场激战中,广东投资者在进行怎样的布局?

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2017年以来,广东省投资者买入超过100次的一共有31只股票,有16只属于IPO概念股,总共买入资金为4.47亿元。

虽然经历过创业板开闸带来的资本盛宴,在新三板,广东投资者对IPO概念股的热情算不上特别高。广东投资者总共买入的IPO概念股占所有投资金额的33.78%,低于浙江和江苏。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剔除IPO概念股之后,广东投资者买入超过1000万元的股票一共有90只,合计买入40.53亿元。

从资金的分布情况来看,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是广东省投资的主流,制造业达到了33只,信息技术业一共是26只,二者合计占据了52.72%的资金。

除了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在其余行业,广东省的投资目标就相当一致了。比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一共投了5.29亿元,不过只投了3只股票,而且主要集中在弘天生物(832979.OC)上,一共买入4.64亿元;在中天引控(836713.OC)和华阳国际(836762.OC)上,广东投资者分别只买入4061万元以及2347万元。

如果按照买入次数来分的话,广东省投资者买入次数最多的是中科招商(832168.OC),截止4月11日,已经买入1468次,合计买入金额8088万元。除了中科招商,润农节水(830964.OC)是广东省投资者买入次数最多的,达到了738次,总计买入金额4441万元。除此之外,广东省投资者买入比较多的,分别是分豆教育(831850.OC)、友宝在线(836053.OC)以及德泓国际(834086.OC)。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投资者在小行业重仓的公司,业绩方面往往都有不错的表现,比如弘天生物,2014年的营收仅有137万,到了2015年中的时候增长到了2347万元,2016年又翻倍,达到了4827万元。

金钱永不眠。对财富敏感的广东人,正在新三板加速布局。那么,新三板的下一个王者会是广东么?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元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