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铭 深圳报道
在第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退出渠道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哪里上市更好?交易所、风投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欲上市企业各有说辞。
海外还是A股?
“内地中小板重启IPO,本土风投日子开始好过起来,也比较牛了。” 对于中科招商单祥双总裁在论坛上豪气冲天的讲演,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笑着评价说。
业内人士表示,风投业选择上市地的出发点其实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可能要考虑市场流动性、融资便利程度,以及企业产品与市场拓展要求等因素。比如尽管美国有萨班斯法案,但只要公司规模足够大、目标足够明确,仍可以选择在美国上市。
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亦表示,企业除了要看到上市的好处,还要看到上市后的额外问题与挑战,最理想的情况是既成功上市,又把企业做大,长期高速成长,打造“百年老店”。
不过,目前我国最为活跃的海外风险投资基金还是更多地借助海外市场退出渠道,使得国内资本市场边缘化风险依然存在。相对而言,本土风投由于境外资源不足,退出渠道会更多地考虑内地A股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板,但中小企业板IPO审核时间仍然偏长,对于吸引中小企业上市仍存在一定障碍。
对内地中小企业来说,海外上市既有财富安全的考虑,也有拓展海外市场的要求。比如一家深圳民营企业负责人在论坛上向记者表示,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那是他们公司的底线,由于公司市场主要在欧洲,他们更倾向于在欧洲的交易所上市。
堵不如疏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去年开始监管层对于红筹上市方式加强了监管与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商务部、证监会于去年9月出台《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也就是业内俗称的10号文,由于审批环节增多、要求严格,使得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间接赴境外上市的模式大受打击,也让境外风投颇有怨言。
就在抱怨的同时,更多的风投业和投行界人士都在想方设法瞒天过海。
江苏当代国安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邵正告诉记者,实际上很多外资私人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已经趋向于本土化设立,而且通过境内外的资金对应安排,也可以绕过10号文的限制。
尽管风投业声称退出渠道的选择要看企业的最终需求,但退出收益情况可能更为其所关注。“如果内地A股市场的收益足够高,有足够效率,我们当然会考虑通过A股市场退出。”
业内人士表示,风投企业在为项目设计投资方案时,就已经考虑到什么样的项目采取什么样的退出渠道问题,要想让境外风投机构更多地考虑通过A股市场退出,与其制定规则强堵海外上市,还不如尽快设立创业板、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提升A股市场包括中小企业板的吸引力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