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李国洪
行业利润急转直下2005年1-7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568.64亿元,同比增长36.11%;完成利润总额2045.92亿元,同比增长39.8%,继续呈现景气周期中的高增长。但分行业来看,唯独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出现了销售收入高增长而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2005年1-7月我国石油炼制业实现销售收入5484.134亿元,同比增长34.91%,实现利润总额-88.03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2.73亿元大幅下降161.68%,我国炼油全行业在国际炼油业利润如日中天的情况下独自出现了利润急转直下,进入冰河期,处于全面亏损的状态。
上市公司更不例外,中国石化炼油业务毛利今年中期只有0.67%,与去年同期4.35%的炼油毛利相比只剩下了零头,今年中期在炼油商品总量同比增长4.77%的情况下,公司炼油板块实现收入2109.69亿元,但该板块付出经营费用2122.65亿元,大于收入12.96亿元,特别是第二季度,公司炼油业务亏损55.67亿元;锦州石化今年中期更是出现了-61760.38万元的巨额亏损,其他以炼油为主业的公司也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政策善意调控是主因
目前我国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并按照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原则确定的。原油价格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协商决定,基本原则是原油运达炼油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基本相当,购销双方结算价格由原油基准价格和升贴水构成。原油基准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立案加关税确定。我国的成品油价格的制定由国家发改委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市场汽油、柴油离岸价格为基础计算中准价,设定国内成品油涨(降)价区间,两大集团公司在中准价上下8%幅度内制定具体零售价并向社会公布。但条文中还规定在中国石油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实行政府指导价格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个“非常必要”的善意调控正是造成我国炼油业在国际炼油业利润如日中天的情况下独自全行业亏损的真正“元凶”。
今年上半年,为减少高油价引发的国内消费者不满情绪,国家善意地压低了成品油零售价格,在国际油价上升时,减少并延缓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在3月纽约93#汽油价格从55美元/桶直线上升至78美元/桶时,涨幅达41.8%的情况下,我国华东地区93#汽油价格仅从3750元/吨提高到了4050元/吨,涨幅为8%,且这一举措是在4月份进行的。这样国际、国内成品油价格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相差30%以上,尽管经过六、七月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仍然较国际水平低16%以上,较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与较高的原油价格(原油市场化较好,国内外价差不大)不仅造成了我国炼油业全行业亏损,还因国内外成品油价差较大导致国内大量成品油出口或走私到国外,引发了我国南方长时间、大面积“油荒”。
2006-07年有望扭转亏损局面
在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体系尚未改革前,中国炼油业独亏现象还会依然存在,不过在经过6月25日和7月23日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后,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的情况下,炼油毛利已经得到较大好转,行业整体亏损状况也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大,一些效率较高的大型炼油公司已经在八、九月份出现效益由亏转平的情况,但在成品油市场化以前,中国炼油业还将处在区别于全球的独自亏损状态。我们相信,政府有能力终将扭转中国炼油业独自亏损的不良状况。
在目前情况下,政府短期将先进行行业政策补贴,在2006年底国内成品油批发权放开之前再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逐步实现适时接轨的油价政策,而成品油市场真正放开和接轨要到成品油批发权放开以后,预期需要3-5年的时间。不过,适时接轨的油价政策一但执行,也就标志着我国炼油业与国际炼油商一样进入高盈利区,故我们认为2006年-2007年我国石油炼制业不但可全行业扭亏,还能实现与国际炼油商一样的高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