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特色 - 正文

健康大数据产业现千亿市场 六股潜力无限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10-24 08:12: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做买卖建议。

国家战略释放政策红利 健康大数据现千亿市场

朝向“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借助“互联网+”的一双翅膀,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已经启航。

在22日召开的“2016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健康医疗大数据不但成为各议题设置的出发点,也成为政府人士以及学界各路嘉宾讨论的焦点。

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就在会上透露,卫计委正在组建健康服务大数据平台。而在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看来,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因此蕴含了巨大的改革发展机遇。

健康大数据迎政策红利

“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正逢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毛群安说。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公众健康大数据工程;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定义为重要的国家基础战略资源,把应用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纳入国家大数据的战略布局,为打造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8月,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召开,确定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的发展方针,指出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了今后15年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即将在上海举行,这也是全球健康促进领域最高级别的盛会。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将带来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提升健康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培育新业态和经济新增长点。”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说。

“如果说在传统经济业态中,土地是产生实体经济中一切价值的源泉,那么,在‘互联网+’的业态中,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产生相应的一切价值的基本。”在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看来,健康医疗大数据也因此被认为是国家和全民最重要的基础战略资源。

“‘互联网+医疗’其实质是对健康信息的深入探讨。”毛群安指出,目前正在组建的健康服务大数据平台,就是期待借助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的东风,真正把健康政策落到实处。

但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下一步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陈立东就坦言,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瓶颈,其中包括技术创新仍不足,信息互通共享等融合机制尚未建立,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等。

多业态已受到资本追捧

根据大会平行论坛——健康医疗先锋论坛上发布的《2016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研报》,健康医疗大数据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主要分为医疗机构、公众患者、医护人员、医药企业、商业保险和政府部门等6类服务对象;根据所处的具体领域,又分为移动医疗、医生工具、医药电商、医药信息化、医药研发、移动健康、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等11个小类。

《研报》指出,医药信息化领域是目前融资表现非常好的领域,如肿瘤的数据库、医疗影像系统等受到资本关注;在医药研发领域,生物大数据、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都是投资热点;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仍待挖掘,因为健康管理已经变成非常热的新兴领域,可穿戴设备的配套可以帮助实现对一个人24小时高黏度的健康管理和指导,这将在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有非常明朗的前景;医疗大数据为医药企业加速新药研发带来机会;医生可以利用大数据帮助诊疗、用药、培训、科研等,在这一领域不仅有较高需求,而且有较好的变现可能性;移动医疗特别是在母婴类、中医类等细分领域,已经出现线下诊所等O2O模式,也受到资本青睐。

“从融资情况,今年上半年,医疗健康大数据融资事件TOP100的统计显示,医药研发、在线诊疗、医药信息化均表现强劲。”苏婧说,从大的宏观环境看,实体经济下滑,资本也需要寻找新兴行业和盈利空间。

在苏婧看来,“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从治病端向人的健康管理端转移,一切从人的健康出发,在这一导向下,未来的移动大数据和健康大数据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而此前麦肯锡在有关研报中预测,医疗大数据在中国的可应用场景丰富且能深度挖掘,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至少在千亿级。(上海证券报)


>>>点击这里购买炒股神器

三花股份:业绩增长超预期 新兴业务进入上升阶段

三花股份 002050

研究机构:联讯证券 分析师:王凤华,郭佳楠 撰写日期:2016-10-21

公司公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7.96%,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51.49亿元,同比增长7.32%;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50.68%,前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长31.91%;前三季度共实现EPS0.37亿元,ROE13.64%。同时,公司预计2016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87~9.08亿元,同比增长30%~50%。

空调行业复苏,补库存带动上游元器件需求

根据产业在线提供数据,2016年9月家用空调生产894.6万台,同比增长40.6%,销售857.51万台,同比增长30.1%。去年企业库存高涨到,巨头纷纷采用去库存的“休克疗法”,就目前来看效果良好。截至2016年7月底,空调行业渠道库存量在2700万台以下,相比同期库存将近3700万下降两成多,去库存成果显著。再加上今年各地高温天气的出现,利好“靠天吃饭”的空调业,高温天气进一步刺激空调市场放量,空调行业由去库存转为补库存状态,带动上游制冷控制元器件的需求。公司作为国内制冷空调自控元器件的龙头,将首先受益于下游 行业的复苏增长。

家用电冰箱新能耗标准实施,催化节能环保需求

新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已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若根据旧标准,现在市面上超过85%的冰箱均符合1级能效,全部产品均符合2级能效。而根据新版家用电冰箱标准,符合1级能效标准的产品仅占市面上的5%左右,符合2级能效标准的产品占比10%~20%。新版1级能效标准要求耗电量大幅降低,比旧版1级能耗下降40%左右,能效标准的大幅提升,将催化市场对节能冰箱的需求,利好上游核心零部件。

亚威科、微通道新兴业务发展良好,成长性确定

亚威科:亚威科是欧美洗碗机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米诺、博世、西门子等国际品牌。通过整合,关闭德国工厂,在人力成本较低的波兰和芜湖设立工厂,降低公司成本,并保留德国和奥地利研发中心,保证研发优势。2016年上半年公司与重要战略客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洗碗机配件业务增长显著,上半年亚威科业务实现同比增长37.88%,随着洗碗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拓展,预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微通道:2015年注入微通道业务,微通道换热器相对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有大幅提高。三花微通道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7%,在全球市场也有约30%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微通道业务以做大业务、确保高增长为主线,在墨西哥和杭州设立工厂扩大产能,上半年微通道业务实现同比增长23.36%,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微通道业绩有望超预期发展。

公司拟更名为“三花智控”,明确主营及发展方向

公司拟将公司名称由“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原公司名称“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能较好地体现公司产品所处的行业特征,曾被投资者误认为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酒类、服装行业等消费品。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集中于制冷空调、家电行业控制部件领域,并向商业制冷控制部件、变频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等智能控制方向延伸发展。公司致力于为全球顾客提供富有竞争优势的绿色环境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成为智能控制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三花智控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司的主营业务及未来发展方向。

出资设立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并购基金,与集团业务协同作用强

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并购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出资1亿元,占基金比例的10%。公司通过与多方合作设立并购基金投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产业,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优先开展投资并购。并购基金的设立将有助于公司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集团新能源汽车膨胀阀及储液器业务与公司原有制冷零部件业务存在协同性,基金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盈利与预测

公司传统主业回暖,新兴业务持续发展,三季度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超市场预期,预计公司2016~2018年营业收入为67.15亿元、74.54亿元、83.4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37亿元、9.77亿元、11.39亿元,对应EPS为0.46元、0.54元、0.63元,对应的PE为24X、21X、18X,估值水平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康盛股份62X,盾安环境144X,地尔汉宇47X,天银机电63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空调行业回暖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兴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ST宜康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