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华虹公司:中报净利跌超七成,8英寸晶圆收入下滑,内部整合隐忧尚存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作者:李若菡 2025-09-24 14:04: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 李若菡

2025年上半年,华虹公司(688347.SH)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公司净利润同比跌超七成。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的传统8英寸晶圆业务在上半年表现疲软。尽管毛利率有所回升,但尚未恢复至此前水平。同时,产线折旧压力、期间费用增长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增长,侵蚀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为履行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公司正在推进对华力微的收购,以增强其在成熟制程领域的布局,但在先进制程需求逐渐攀升的背景下,公司如何应对技术代际差距扩大的风险,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折旧、期间费用增加侵蚀利润

2025年半年报显示,华虹公司营业收入为80.18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母净利润为7431.54万元,同比下降71.95%;扣非净利润为5539.18万元,同比下滑76.31%,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按晶圆尺寸划分,华虹公司主要提供8英寸和12英寸晶圆两大产品。2025年以来,公司传统的8英寸业务收入表现疲软,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收入分别为2.311亿美元和2.32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滑3.7%与5.4%。

目前,12英寸晶圆业务已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外界看来,这一变化反映出华虹公司正逐步从成熟的8英寸工艺向更先进的12英寸制程迁移。

从下游应用来看,华虹公司的产品(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分立器件、模拟和电源管理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及汽车、通讯、计算四大市场。

其中,公司来自计算类市场的收入出现下滑。2025年一季度及二季度,公司计算类业务收入分别为770万美元、79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滑6.1%、21.5%,主要是MCU、模拟及逻辑产品需求下降。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近一年及最新一期净利润均呈下滑态势。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81亿元,同比跌超八成。今年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同比跌超七成。

公司称,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华虹制造项目投产初期的产能爬坡成本以及公司整体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影响。

证券之星注意到,受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及折旧成本上升两大因素的影响,公司毛利率在去年出现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有所改善,同比提升了1.23个百分点,但仍未恢复到此前30%的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公司目前负责建设12英寸产线项目的华虹制造(九厂)于去年年底开始风险量产,今年上半年产能快速爬坡,但产能扩张带来的折旧压力需要关注。

公司此前在投资者说明会上提及,华虹制造(九厂)在2025年折旧金额约为1.7亿-1.8亿美元,从年初的约三千万美元/季逐步提高至第四季度的七至八千万美元/季。这意味着折旧的增长将会对毛利率形成持续压力。

在费用方面,华虹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上述三项费用分别为9.39亿元、3477.42万元、3.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1%、2.59%、1.64%。

同时,资产减值损失的增长也在进一步挤压公司的盈利空间。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5.4亿元,同比增长17.07%,主要来自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的增加。

证券之星还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对华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三家子公司中,有两家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其子公司华虹无锡和华虹制造的净利润分别为-5.97亿元、-8.22亿元,两家公司合亏逾14亿,对公司整体利润造成了拖累。

坚守成熟制程的隐忧

近期,华虹公司发布交易预案,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等4名交易对方持有的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力微)97.4988%股权。

目前,本次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工作尚未完成,标的资产拟定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此次收购也是为了履行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华虹公司与华力微的母公司均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华力微所运营的“华虹五厂”与华虹半导体在65/55纳米和40纳米工艺节点存在同业竞争。

有分析指出,华虹公司此次仅纳入华力微的成熟制程资产。华力微的核心资产为华虹五厂与华虹六厂,前者主要覆盖65/55和40nm技术节点,属于成熟制程,后者则为28nm以下的先进制程资产。通过本次收购,华虹公司提升了在成熟制程领域的产能和技术能力。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AI推动先进制程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专注于成熟工艺的华虹公司将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代际差距风险,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AI时代下先进制程代工产能需求增量显著,其下游应用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服务器、算力芯片等领域,其中高性能计算因AI驱动,成为占比最高、增速最快的细分方向。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首家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的企业,已率先在先进制程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中信证券认为,受技术研发难度高、设备供给受限、资本支出巨大等因素影响,先进制程行业壁垒较高,头部企业有望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相较之下,华虹公司则长期聚焦成熟制程与特色工艺。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指出,华虹主要聚焦成熟制程和特色工艺,聚焦汽车、家电、工业等市场,目前看市场需求依然处于上涨期,对华虹的业绩中短期来看是利好。同时,相对于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的巨额投入,华虹聚焦成熟的工艺,投入的研发成本远低于中芯国际,对华虹来说能够维持较好的现金流,可以有效支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袁博也指出,从长期发展来看,半导体行业技术迭代加速,28nm及以下先进制程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芯片需求持续攀升,若不能前瞻性地加大研发投入、提前布局先进技术,华虹可能面临技术代际差距扩大的风险,一旦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开始转向更先进制程,公司将面临严峻的技术升级挑战,现有的市场优势可能被削弱。(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