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后,合盛硅业(603260.SH)仍未摆脱业绩颓势。2024年年报显示,合盛硅业继续深陷增收降利窘境。今年一季度,公司更是出现营收、利润双降局面,其归母净利润同比“腰斩”。产品跌价是业绩持续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证券之星注意到,合盛硅业行业下行期的激进扩张正遭到反噬,存货高企引发的巨额减值侵蚀了利润空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业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近四成,长短期债务合计近298亿元,短债压力尤为突出,资金缺口已超百亿。实控人家族多次“输血”难解资金困扰,反而导致近半持股数被质押。在公司资金链紧绷时,合盛硅业2024年仍派发现金红利5.28亿元,其中有近八成流入实控人家族口袋。
业绩下滑阴霾不散
资料显示,合盛硅业的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产品三大类,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末,公司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公司业绩主要靠工业硅和有机硅产品支撑。
2024年,合盛硅业实现营收266.92亿元,同比微增0.41%,创下历史新高。营收增长来自于产品销量的提升,其工业硅、有机硅销量分别为123万吨、94.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93%、11%。
然而,合盛硅业归母净利润走势却与营收背离,其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33.64%,主要受整体经济波动及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2024年工业硅价格阶段性调整,整体承压下行。与2023年相比,2024年工业硅的价格中枢整体下移超2000元/吨。
经营数据显示,2024年合盛硅业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平均单价分别为11174.75元/吨、12405.47元/吨、10012.87元/吨、12999.98元/吨,同比变动分别为-16.36%、-4.3%、7.18%、-2.23%。
基于上述产品价格波动,工业硅与有机硅在营收与利润端呈现明显差异。其中,工业硅实现营收137.63亿元,同比增长1.1%;有机硅实现营收122.01亿元,同比下滑1.14%。利润端上,工业硅与有机硅毛利率分别为26.1%、16.71%,同比分别变动-3.38、7.34个百分点。有机硅毛利率增长是其营业成本降幅达9.14%。
证券之星注意到,合盛硅业已连续3年出现增收降利的情形,且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30%。
2021年,光伏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工业硅市场迎来罕见行情,合盛硅业营收净利增速高达三位数。然而行业高景气并未持久,随着大量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工业硅也遭遇阶段性产能过剩,近年来价格持续下行。
受产品跌价影响,2022及2023年,合盛硅业分别实现营收236.57亿元、265.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2%、12.37%;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48亿元、26.2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7.39%、49.05%。
今年一季度,受行业持续低迷态势影响,合盛硅业延续下滑势头。公司一季度录得营收52.28亿元,同比下滑3.47%;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大降50.81%,一季度的产品价格仍普遍下探。拆解单季度看,2024年Q1至Q4,合盛硅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亿元、4.5亿元、4.76亿元、2.86亿元。仅Q3略有反弹,业绩整体呈向下走势。
存货高企“吞噬”利润
主业“造血”能力下降,合盛硅业仍在不断“跑马圈地”。据世纪新能源网报道,从2021年到2023年,合盛硅业公布的扩张项目合计11个,投资总额超过805亿元。
作为工业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扩张覆盖两大板块,分别为上游硅基材料领域、下游光伏产业链。公司的光伏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即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覆盖多晶硅、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产品。
据悉,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下称“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仅上述3个项目的预算就高达约405亿元。
事实上,除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外,合盛硅业还投资建设了东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下称“东部合盛多晶硅项目”),两个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超351亿元。
其中,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分为两期完成,2024年1月,该项目第一条10万吨生产线实现量产。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原定于2023年8月投产的中部合盛多晶硅项目,其上市时间已多次推迟。
随着多晶硅现货价格跌破现金成本线,合盛硅业的多晶硅项目不仅陷入“难产”,也为其未来营收兑现蒙上一层阴影。合盛硅业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及,公司光伏一体化全产业链园区于2023年末全线贯通,多晶硅相关产品于2024年一季度起对外销售,二季度光伏行业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产品价格陆续跌破行业生产成本,考虑到行业情况及自身生产节奏,故第三季度以自用为主,未对外销售。
证券之星注意到,合盛硅业2024年末的存货高达95.09亿元,同比增长33.02%,触及历史高峰,其中主要是库存商品。存货高企的一方面原因是光伏板块部分产品投产所致。另一方面,2024年,工业硅、有机硅的产量增速远超销量,使得产品库存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的库存量分别同比增长了144.35%、30.75%、47.94%、12.87%。
合盛硅业也不得不直面存货高企带来的财务压力。2024年,合盛硅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合计8.94亿元,减少利润总额8.94亿元。其中,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高达9.33亿元。
今年一季度,合盛硅业存货同比增长0.17%至94.02亿元,继续保持高位。然而,工业硅的高库存没有明显去化趋势。弘业期货指出,整体来看,目前工业硅总库存仍处于持续累积中,而下游多晶硅快速走弱,上游工业硅也存减产预期。
百亿债务窟窿难填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持续滑坡之际,合盛硅业的资本开支不断增加,长短期债务压顶。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业在建工程361.44亿元,占总资产的近四成,较2024年末的351.13亿元增加了10.3亿元。仅2024年,公司在建工程累计投入金额98.65亿元。
诚然,激进扩张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截至今年一季度,合盛硅业拥有货币资金21.66亿元,但其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却高达158.36亿元,资金缺口超百亿元。同时,公司长期借款高达139.41亿元。
为缓解资金链紧张,合盛硅业也积极融资。2月11日,合盛硅业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进行融资,发行规模预计不超过40亿元,目的是用于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3月,子公司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获9亿元增资。
拉长时间看,早在2021年及2023年,合盛硅业就先后通过两次定增“补血”约95亿元,募集资金均用于“补流”,上述定增均由实控人罗立国的子女罗燚、罗烨栋认购。
值得一提的是,罗燚、罗烨栋的认购资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质押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目前实控人家族手中的股份仍有近半处在质押状态。
一季报显示,合盛硅业控股股东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罗燚、罗烨栋、罗立国合计直接持有上市公司9.29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8.59%,而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数达到4.48亿股,占其合计所持股份总数的48.25%。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合盛硅业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28亿元。由于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由实控人家族100%控股,这也意味着有4.15亿元将落入罗氏家族的口袋。(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