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2024年行业展望:国标已在路上,预制菜行业加速步入正规化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4-02-09 14:58: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回顾2023年,预制菜产业政策暖风频吹。

前有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后有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到,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此外,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鼓励政策,推出预制菜行动规划,支持本地预制菜产业发展。佛山、潍坊、福州、广州等地凭借坚固的农业资源基础、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等成了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排头兵”。

在经历野蛮生长的2023年后,预制菜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演绎呢?

国标已在路上 行业加速步入正规化

据《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报道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透露,国标历经近一年调研,并在行业内进行过多次征求意见,最终于2023年年底形成报送稿,送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起初有观点提出禁止使用添加剂,但范围太广了,其实盐、糖、味精、酱油也是非常重要的添加剂,所以最后决定禁止添加防腐剂。”

需要指出的是,在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整合加速,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餐企开始关注预制菜。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后厨出餐效率和降低成本,也是为了实现规模效应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目前市场对预制菜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潜力巨大这一观点已基本达成共识,但由于预制菜没有国家标准、行业准入门槛也很低,市场上鱼龙混杂,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使预制菜发展之路遭受阻碍,同时也影响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评价和选择。

其实消费者并非完全不能接受预制菜,只是不能接受花着现炒的钱,吃得却是预制菜,商家通过“挂羊头卖狗肉”降低成本是造成消费者对预制菜产生排斥心理的一大关键原因。

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尤其要强化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餐馆使用预制菜制作菜品,应尽到明示、提醒义务。餐馆使用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更是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总体来看,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质上是行业不规范导致的。比如去年9月,教育部认为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原因就是“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

因此国标落地的意义不小,这有望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预制菜行业将加速步入正规化。此外,也能增进公众对预制菜产业的理解,逐步消除不信任感。

行业洗牌或加剧 C端潜力有望发掘

在过去数年中,预制菜行业发展呈现井喷态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相关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升至万亿元。目前全国现存与预制菜相关企业6.4万余家,其中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5000余家,与2022年同比增长152.9%。

虽然目前预制菜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但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加工模式,达到规模以上生产水平的企业较少,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蓝海竞争阶段。

按照主营业务对预制菜行业的企业进行划分,可将目前涉足预制菜行业的公司分为六种类型:

一是以新希望集团、正大集团、国联水产等为代表的原材料提供商上游农林牧渔企业;二是主要提供半成品或初加工产品的食材供应链服务商,主要代表企业有蜀海供应链、找食材等;三是以绿进食品和味知香为代表的专注预制菜领域的企业。

四是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通过冷冻食品来拓宽预制菜产品线,例如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等;五是主要面向消费者提供预制菜服务的餐饮企业,以广州酒家、海底捞等为代表;六是连锁商超、生鲜电商等零售企业依托线上平台拓展预制菜业务,如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

目前来看,不同类型的预制菜玩家具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而资金和渠道实力相对更强的预制菜企业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此外,从个整体市场情况来看,国内预制菜市场仍集中在团餐、快餐、连锁餐饮等要求短时间大量出餐的领域,普通消费者购买的预制菜仅占这个市场的20%。

C端用户仍处于早期教育阶段。在网络调研中,消费者购买预制菜后遇到的问题类型更多样,从卫生到性价比,再到口味等都在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偏好。

不过展望2024年,在电商以及新零售平台的推广下,C端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可继续挖掘。未来国标的落地将要求预制菜产业走向正规高质量发展,玩家们更需要研究如何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和舒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