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滤镜 - 正文

面对阿里的“阳谋”,腾讯、移动选择“应战”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3-05-18 16:24: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时间线上来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价格战都是阿里云的有力武器。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阿里云在一年内降价了六次,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一年里,阿里云17次下调价格,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的降价也一路延续。

今年阿里云再度宣布降价,并且最高降幅达到了惊人的50%。行业龙头率先降价,其他玩家也不得不跟进。

阿里降价后,腾讯、移动选择跟进

4月26日,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阿里云自称这是其史上最大规模降价,于5月7日生效。

关于降价的原因,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表示,主要是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阿里云打响降价第一枪后,5月16日,腾讯云、移动云均宣布降价。具体而言,腾讯云此次降价涉及云服务器、云网络、数据库、云安全等多款核心云产品,部分区域云服务器价格最高降幅达40%;移动云方面则涉及云主机、云安全中心、云硬盘备份等云产品,最高降幅达60%。

(图片来源:腾讯云微信号)

(图片来源:移动云微信号)

腾讯集团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腾讯云更加聚焦产品,通过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等手段,不断打造核心产品的极致性价比,也将通过价格调整,进一步向用户释放技术红利。

虽然巨头们都表示降价原因是要让利给客户,但从行业格局看,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稳住自己的行业地位或许才是这些大厂们集体选择降价的共同原因。

对于降价原因,据证券时报报道,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是创新乏力,国内云计算行业长期缺乏创新,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市场竞争红海化,价格成了唯一的武器。

二是市场不振,最近两年,头部云计算厂商的市场份额遭遇蚕食,政企市场开拓不力,不得不祭出价格战的法宝以做反击。

三是头部厂商所在企业集团分拆,云计算业务具备上市的条件,为提升IPO估值,需要尽快提升业绩,以价格换地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策略。

云服务市场玩家众多,行业洗牌已难以避免

云计算一度被认为是有巨大增长前景的生意,但过去几年不断涌入的玩家已让这个市场变得相当“拥挤”。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厂商中,既有华为、阿里、百度、腾讯这样的云巨头厂商,也有跨国云巨头的参与,同时衍生出了垂直领域的各种云服务厂商。而在“新基建”催化下,建设数字化经济更需要云计算的全面加持,这也让更多的IT服务商加入了这场全面云化的浪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抢占市场份额成了所有参与厂商第一考虑的目标。云厂商集体减速,已经是整个云计算领域需要共同面对的命题。

一组数据显示,阿里云在2022财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厂商,但也难掩收入增速放缓的现状。不仅2022财年的4个季度,阿里云的增速分别为30%、33%、20%、12%,到2023财年Q3,这一数字已降到3%。

这是整个互联网云厂商的缩影。反观“国家队”运营商云,过去2年其进击节奏明显加快。

4月23日,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报告显示,运营商在云市场的排名进一步前移。其中,2022年下半年在IaaS和IaaS+PaaS市场,腾讯云被天翼云赶超,排名市场第四。

这样的市场格局反映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的国有企业迅速壮大,云服务的市场竞争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龙头云服务商通过降价以维持较快的业务增速,降价战可能成为行业常态。

未来国内云厂商头部效应将愈发凸显

价格战对于行业的影响,一部分观点认为,To B生意不会只关注价格,降价策略带来的成果有限,而云计算行业才脱离价格竞争没多长时间,降价会损害云厂商的技术投入,让行业创新慢下来。

另一部分观点认为,降价是必要的举措,能够提高关注度,推广云计算,阿里云主动挑起价格战是“阳谋”,云计算是规模生意,作为中国云计算行业规模最大的厂商,降价对阿里云的收益明显更大。

除了上述分歧,行业判断的共同点是此轮降价潮会使得行业头部效应愈发凸显。

过往国内企业标准化程度低,在部署数字化软件时,定制化要求较高。为了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软件厂商往往将产品做的大而全。

这使得云厂商本来应该专注底层能力的竞争,转到了软件具体应用的竞争。而有的厂商则从原本专注具体应用竞争转到底层能力竞争。

此轮降价潮,从行业影响来看,随着头部云厂商相关业务的降价,将压缩中腰部云厂商相对应部分业务的生存空间。

例如移动云在主机、云存储硬件的降价,阿里云、腾讯云在数据库等领域降价,相对应的其他中腰部云厂商或选择降价,或放弃底层业务。倒逼企业往转向更专、精的领域,如数据库、存储、计算、中间件等PaaS层业务。

如果再度推演,行业的终局基本是几个大的厂商提供底层算力资源,其他的中小厂商只能在PaaS和SaaS参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