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东方财富再度上演“闪崩”。开盘后迅速跌至负8%左右,全天在此附近震荡,最终收跌9.07%,报15.54元/股,全天成交额超8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5.6亿元。其股价较高位已腰斩,市值跌至2053亿元。
市场对东方财富三季度业绩或较为悲观
25日晚,东方财富披露三季度业绩,从今日股价表现来看,显然资金对于东方财富的业绩的担忧还是较为敏感的。
一方面,东方财富的业绩和行情涨跌高度相关;另一方,此前券商业降费消息的消息也使得资金对于证券板块的投资热情大大减少。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三季度股市进一步下跌,交易量持续萎缩,基金发行处于低位,A股第三季度日均成交额9128亿元,同比减少30%;新发公募基金份额3091亿份,同比减少55%。使得券商自营、经纪业务受到较大影响。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预计,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调整后营收同比下降4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6%。
东方财富的业绩显然逃不开这些影响。
再者,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其中提到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而这也会对东方财富未来业绩产生影响。
第三季度业绩增速下滑
晚间,东方财富发布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营收32.53亿元,同比减少15.62%;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减少14.24%。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5.61亿元,同比减少0.78%;归母净利润65.94亿元,同比增加5.77%。
这也印证了市场对于东方财富业绩担忧的正确性。
此前半年报显示,东方财富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3.08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归母净利润44.44亿元,同比增长19.2%。
这一增速看似不错,但实际上却远不及过去4年同期。2020年年中,东方财富营收增长67.09%,归母净利润增长107.69%;2021年年中,东方财富营收增长73.17%,归母净利润增长106.08%;也不如2018、2019年同期。
作为公募重仓的成长股,东方财富有着远超行业平均的高估值。业绩持续高增长使得估值得以持续,此前东方财富市盈率长期位于60倍左右,最高曾在2020年7月达到100倍左右。
而现在盈利能力的下降,机构互相博弈下,东方财富的高估值难以维持,股价持续回调至今,目前估值已跌至20余倍。
外资持续减仓
近期国际局势动荡,美国为缓解通货膨胀进入加息周期,美元持续走强,全球资本市场承压,流动性收缩。进而影响全球股市表现不佳。
北向资金也在持续流出,在10月17日至24日的6个交易日中,北向资金净卖出分别为44.25亿、37.57亿、60.02亿、62.23亿、89.23亿、179亿,累计卖出超470亿元!
(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作为北向资金的相对重仓股之一,东方财富也在被北向资金持续减仓。
(北向资金持股数量与变化趋势,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而北向资金作为东方财富的第二大股东,持续的净流出也对东方财富的股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东方财富跌到底了吗?
作为昔日长牛股之一,东方财富在过去几年里颇得机构青睐,也被股民称之为“券茅”。在这一轮下跌之中也是吸引了不少股民“抄底”。
然而“市场先生”总是不尽如人意,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有股民19元的本也“被套”。
目前东方财富股价较高点也已腰斩,估值也仅有20余倍。而股民最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跌到底了么,何时跌到底?
个股的涨跌不仅与自身业绩、估值等因素有关,大环境的变化也于股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当前的大环境,东吴证券认为,随着近期美国大幅加息预期升温后,汇率、港股及债市都出现显著波动,A股权重方向亦连续低迷拖累市场,短期仍需密切关注这一动向,对市场及风格有较大影响。当前市场处于一轮弱反弹格局中,后市要关注主线及量能,倘若量能迟迟不能放大,便要降低反弹预期,后市方面,可关注稳增长方向,包括医疗、教育等设备采购,另外,持续有政策利好呵护的证券板块值得跟踪,持仓上短期中小盘等题材方向优势明显,可适当超配,谨慎追涨。
对于当前的证券板块,湘财证券认为,9月以来市场成交额持续下行,券商板块也经历大幅调整,券商指数PB估值已降至1.16x,处于近十年的1%分位数。从历史来看,转融资费率下降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意义,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券商业绩亦有望迎来改善。同时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改革仍将继续,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不变,市场扩容将推动证券行业发展长期向好,叠加当前板块安全边际较高,配置价值凸显。建议关注市场情绪改善后的估值修复行情。
对于当前的东方财富,从估值上来说,目前也已跌至2018年来的最低水平。对于部分人来说,当前的估值已极具吸引力。至于未来还会不会再跌,谁也不知道,毕竟没有人能预测未来。
投资是一件长远的事,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享受公司价值的增长。若一味地追求低价,反而可能会“为了捡芝麻而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