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黑马”再度出手!
10月13日晚,双良节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近期与大全能源、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15.53万吨多晶硅致密料采购合同,预计采购金额约为470.56亿元。
这并非双良节能首次与上游企业签订硅料采购大单。加上这次拟采购的15.53万吨硅料,自2021年9月至今,双良节能签订的硅料采购长单预计金额可达2500亿元,其当前市值的8倍以上。
双良节能为何要如此“大手笔”进行采购?是光伏硅料“极度短缺”吗?这些订单能给其带来预期的业绩吗?
实现跨界光伏的“野心”
双良节能不断向上游签订硅料的背后,是其“野心”。
公开资料显示,双良节能于2003年登陆上交所。上市之初,双良节能主营溴冷机,此后陆续开展换热器、空冷器业务,逐渐形成了公司的节能节水板块。
但对于双良节能而言,一味地“死守”节能环保产业并非明智之举。于是2015年,双良节能剥离了化工业务,同时注入多晶硅还原炉资产,并在十几年间迅速成长为国内多晶硅还原炉龙头。
自去年开始,光伏便进入了一个上行周期,也吸引了诸多玩家跑步入场这一赛道。
此前主营业务为多晶硅还原炉的双良节能也跃跃欲试,2021年双良节能分别开展光伏大尺寸单晶硅片业务和组件业务。
作为硅料卖铲人,双良节能多年来在光伏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跨界做硅料与硅片对双良节能而言并不会说有太大的难度。
但目前光伏赛道竞争愈发激烈,新老玩家纷纷扩充硅片与硅料的产能。面对未来市场的竞争,双良节能唯有抢占市场,才有可能在光伏领域站住脚。
锁定硅料供应
事实上,光伏上游硅料企业与下游企业签订长订单销售合同的现象较为普遍。
今年以来,包括隆基绿能、高晶太阳能、云南宇泽、美科硅能源也预定了未来几年的硅料,如通威股份今年签署的硅料供应长单金额已超过2500亿元,其上半年凭借日赚6944万元的高额回报,也被市场冠以光伏“印钞机”的名号。
上游硅料企业与下游企业签订长订单销售合同主要是为了保障自身的生产及运营安排。
近年来,光伏赛道热得发烫。但由于硅料相较于下游其他产业建设周期更长,当下游需求上升的时候,下游组件环节率先扩张,导致往上游到电池片,再到硅片,再到硅料,每一个环节的需求总增长比供给增长得要快。
叠加今年以来部分企业硅料产能陆续投产,但由于局部疫情因素,投产产能不及预期,由此产生了供需错配,价格不断上涨,而硅片等下游企业为保障原材料供应选择签订长订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签订硅料长协单也存在一定风险。今年硅片价格还基本上可以稳定,但是明后年行业的整体硅料产能释放以后,硅片的价格下跌是大概率事件,除非下游组件的需求继续增长。
此前作为中游的电池片环节,由于上游巨大的成本压力需要传导,通威股份此前调价往往在隆基绿能、中环股份等硅片龙头报价之后。而近期通威开始频频率先调价,或也暗示着光伏产业上下游博弈出现了新的变化。
另一方面,长单销售合同也存在一定的履约风险。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如果遇到政策、市场、环境等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法如期或全部履行。
营收、净利润均获“倍数式”增长
双良节能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底气或来源于其硅片订单。
目前,双良节能在手硅片订单或不少于800亿元,客户包括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东方日升、正泰集团等。
巨额订单确实为公司带来了业绩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双良节能营业总收入42.96亿元,同比增长243.87%,其中子公司双良硅材料的单晶硅棒和硅片贡献销售收入20.67亿元。
双良节能还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7.45亿元,同比增长185.69%;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368.83%。
然而,即使已经揽下数百亿元的订单,双良节能却也不得不好好算上一笔投资回报账。
财报显示,2003-2021年,双良节能的资产负债率从23%增长至72.66%。尤其是切入到光伏产业之后,其2021年资产负债率就突增至72.66%。截至2022年6月30日,双良节能的资产负债率增至82.65%。
同时,双良节能的短期借款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9—2021年间,其短期借款分别是3.70亿元、3.81亿元和12.08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双良节能的短期借款增至26.52亿元。
总的来说,光伏行业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但是竞争也愈发激烈,双良节能是否能够赢得这场豪赌还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