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才上市的国芯科技,交出了一份业绩暴增18倍的中报业绩。
昨日盘后,国芯科技公告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49.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1823.09%。其中,今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9.71%;归母净利润为0.607亿元,同比增长198.00%
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020万元,且2021年之前的年份,公司归母净利润均未超过5000万元,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堪称惊艳。那么国芯科技业绩大增的秘密在哪里?能否续写成长故事?
受益于“芯片”高景气度
国芯科技的业绩变动主要是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近年来,国家和市场领域客户自主可控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我国绝大部分芯片都建立在国外公司IP授权基础上,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只有实现嵌入式CPU等芯片IP底层技术和底层架构的完全“自主、安全、可控”才能保证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独立。
而国芯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IP授权、芯片定制服务和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在软硬件两方面都形成了极高的技术壁垒。
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国芯科技营收一直维持增长,净利润同样屡创新高。
根据财报显示,2019—2021年,国芯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32亿元、2.59亿元和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9%、12.06%和56.99%;净利润分别为3113.64万元、4574.46万元和7020.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74.05%、46.92%和53.47%。
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增,国芯科技表示,主要是公司持续调整产品结构,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汽车电子和云安全应用,积极开拓市场和客户,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有效保障了产能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该公司还获得了国家大基金的支持。数据显示,截止二季度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持有公司6.47%的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为6.47%,是其第三大股东。
国家大基金入股表明公司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较大,有利于公司享受国家和地方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政策支持,助力长期发展。
国芯科技的业绩能否持续?
可以看出,国芯科技的业绩是受益于“芯片”高景气度,因此业绩能否持续主要是看芯片的高景气能否延续。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全球芯片市场,从需求端的角度出发,实际上出现了一种分化的迹象。今年以来,受通货膨胀、俄乌战争、供应链受阻等因素影响,PC、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明显下降,芯片业出现了“砍单潮”。
虽然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降,但以汽车和工控为代表的高端应用场景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市场需求持续飞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增,进一步带动高端车规级微控制芯片(MCU)渠道价格上扬。
不过,对于芯片行业的后市,市场普遍乐观。有业内人士指出,至少在2022年下半年,汽车芯片需求仍会保持畅旺,车厂依然有许多积欠订单需要消化。受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2023年汽车芯片维持高景气的可能性非常高。
方正证券也指出,当前国内汽车芯片进口率高达95%,而中国汽车是车规级芯片需求最大的市场。以MCU芯片为例,预计中国2022年-2025年车规级MCU市场规模分别为33.63,37.53,41.66,45.93亿美元;2021-2025年CAGR为11.22%。
国芯科技面临的挑战
更需要指出的是,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留给国芯科技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了。
目前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是英国的ARM公司,在嵌入式CPUIP授权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而国芯科技在市场占有率、历史积淀、经营规模等方面均仍与行业领先企业存在一定差距,短期内在ARM的优势领域进一步向其发起挑战存在一定的难度。
随着开源的RISC-V指令架构生态逐步成熟,越来越多公司在加入基于RISC-V的CPU研发,包括中科院计算所、阿里等国家重点研发机构和行业巨头,以及众多的初创企业,后续国芯科技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不仅如此,国芯科技还要面对主要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协议终止的风险。
根据与摩托罗拉签署的相关协议,公司上市后,如果出现其他股东或第三方投资人以二级市场增持或者协议受让等方式取得公司股权比例较高,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动,可能对后续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而言,虽然国芯科技的业绩表现亮眼,但公司的发展仍难用一帆风顺形容。随着未来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未来发展之路将愈发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