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市场调整之际,景顺长城杨锐文频频发声,给市场不断带来信心。证星研究院在此前“这时候真心看好,再坚持一下”等文章中引用过其观点。我们认为,在当时信心比黄金珍贵的时期,大佬们罕有发声的情况下,杨锐文能够逆市而出传播正能量,无不是担当与能力的体现。近日,杨锐文再度对外界发声,表达出了其对未来市场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全球通胀背景下,中国较低的通胀水平为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留有空间,随着经济刺激力度不断加强,中国将走向复苏态势。并提出了当下较为明确的投资主线:即能源、国产化以及消费升级。
证星研究院在此做了一定的整理,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以下是杨锐文的主要观点:
一:中国制造崩溃论不可取
那段时间,很多人看到越南的高增长的出口数据,各种中国制造的崩溃论又在病毒式传播。然而,越南更像是我们的产业链的延伸,并不完全是替代。越南随后的出口增速也同样受到中国疫情的制约。
中国90年代的高校扩招为今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天量的工程师,这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快速复制的。我们的优势不局限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优势,还有我们的天量工程师的培养能力。
厂房、公路、电厂、码头等基础设施,追赶需要几年。但是,工程师的培养和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没有10年-20年的沉淀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优势给我们的科技发展和崛起争取了较长的时间窗口。
二:不要低估中国科技5-10年的发展
谈到科技的崛起,可能并没有很多投资者相信我们的科技。以至于,我们投资的过程中经常能听到各种质疑声。事实上,武断地拍脑袋,不仅无济于事,更有可能会被过去的认知蒙蔽双眼,忽视了事物本身的发展。
我有个同事,很早期就买了台扫地机器人,随机碰撞的那种。在之前,我和他提扫地机器人,他就说这玩意就是垃圾。最近,我好不容易说服他买了一款最新款的扫地机器人,等他体验完之后,就评价了两个字“满分”,还感叹过早的尝鲜并不是好事,让自己一直停留在过去的认知中。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我们用三十年追赶其他国家的百年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都是处于不断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些企业,如果我们只盯着缺点,可能全部错过。同样,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中国汽车产业这些年的变化,感受一下国产车的变化和进步,估计能更深刻体会到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从我相对熟悉的半导体产业来说,今天的半导体产业和18年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收入、利润还是产品线各方面。这只是过去了四年时间,如果再给四年时间,可能发展速度会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三:更多中国科技品牌依靠产品崛起
在过去两年,我们越来越深刻感受到中国科技品牌的崛起,从手机端的华为、OPPO、VIVO、小米,到无人机的大疆,再到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等等,我们看到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攻城掠地,同时也在海外快速扩张。
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我们的科技股主要是2B业务主导的零部件公司,很少有2C业务主导的产品型公司。但是,这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微笑曲线的更上端,以设计研发、品牌为主,而不只是制造。
在这轮疫情,我们也能看到这些科技品牌公司尽管国内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海外的业务依然高歌猛进。在过往,我们看到中国很多成功的品牌型公司是以强大的营销能力为主要的推动力,但是,今天营销的作用已经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我们现在很重视企业能否打造出让人惊艳的产品,能不能真正给消费者创造价值。
四:全球经济需要中国复苏拉动
尽管市场充满分歧,但是,我们的观点很明确,我们对未来的市场是乐观的。从三大主要经济体来看,美国处于胀而不滞状态,欧洲则处于滞胀状态,中国则是滞而不胀。中国是全球少有依然能保持低通胀的经济体,因此,中国也是全球极少有能力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体。随着中国不断加码经济刺激力度,中国将走向复苏的态势。
在全球面临高通胀的压力之时,全球经济可能更需要中国复苏的拉动,以及需要中国继续能为全球缓解通胀出一份力。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外围环境可能会相较之前有所好转。
五:长期成长方向稀缺珍贵,三大主线明确
1、能源线
在去年底今年初,我们对新能源车行业表达了相对谨慎的态度,但是,站在当下,我们认为有必要更为乐观看待新能源车的发展。现在处于政府逆周期刺激消费的过程中,新能源车明显受益,补贴力度增强缓解了成本上涨以及消费萎靡的压力。另外,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有竞争力且酷炫的新能源车产品推出,产品的体验相对传统燃油车进一步拉开,优质供给的提升以及政策刺激加码让渗透率的提升过程会比我们之前预计更为乐观。
2、自主可控线
而俄乌战争的爆发无疑让我们乃至世界都更清楚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自主可控线包括半导体、设备、新材料、软件等等。当然,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低迷,并不是所有的自主可控线均有机会,机会并非全面性,而是结构性的。
以半导体举例,近期由于手机、笔记本、家电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低迷,部分消费类芯片出现过剩的状况,但是,芯片的品类多如牛毛,且不同产品的差异化很大。不同制程和不同工艺的产品的产能也不完全能切换,我们不可能用生产CPU的产能去解决功率半导体的短缺,甚至连同样制程的模拟芯片产能也很难切换为功率半导体的产能,这决定了半导体的过剩与短缺并存是常态。
当这轮缺芯的潮退之时,大家才能更清晰看到什么公司才是真正受益于自主可控的大趋势。另外,需求低迷的芯片品类只是局部的,也有不少芯片品类可能长期都会处于供需紧张的状态:
例如受益于风光车储爆发增长的功率半导体,还有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车规半导体,以及受益于全球芯片自主可控趋势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半导体只是自主可控的缩影,机会并不限于此。科创板推出之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司,我们相信科创板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牛股。
3、消费升级线
只要经济平稳发展,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但是,消费升级并不局限于白酒,消费升级包含了消费行为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心理的升级。
消费行为的升级,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的产品,这意味着营销的效能在不断下降,消费者越来越聚焦在产品本身。消费结构的升级,更多体现于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从过去更多的物质层面的消费到精神层面消费的转移。消费心理的升级,从看重功能、性价比到看重社交价值和品牌价值。
随着我们的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和创新,国人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消费升级也从崇尚洋品牌回归到聚焦产品本身,这在汽车、手机等科技品牌产品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科技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企业推出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创新型产品,中国消费者也能第一时间体验到世界最酷炫的科技产品,这让老百姓对国产科技品牌的认同感越来越高,这些都让我们深信中国科技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