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多家房企调整组织架构,目标降本增效!行业高速增长不再,未来该如何布局?

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作者:张达 2022-02-16 10:02: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开年以来,多家房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2月14日,建业集团召开媒体恳谈会,对近期做出的重大组织结构调整等问题做公开说明。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表示,整个行业从“资本红利”向“管理红利”转变,必须刀刃向内,先刮骨疗伤、壮士断腕。

此前,融创、世茂等多家房企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万科、旭辉也表示今年将调整组织架构。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高速增长不再,为了保持效益,房企扩张性的组织架构有必要进行收缩,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众多房企的改革的共同目标。

多家房企调整组织架构

近日,建业集团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直接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从现行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五级管理,调整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同时,原有的业务集团总部撤销,五大总部合一。

对于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因,胡葆森在2月14日的媒体恳谈会上表示,疫情之后,整个行业从“资本红利”向“管理红利”转变的过程中,此前建业五个层级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本身也要进行变革。只不过,特大暴雨灾害加上三次疫情叠加的发生,迫使我们必须刀刃向内,先刮骨疗伤、壮士断腕。

2月10日,融创宣布调整组织架构,由七大区域调为九大区域。新成立西北区域,管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省;原西南区域拆分为成渝区域、云贵区域,分别管理四川及重庆、云南及贵州;广西并入华南区域。

融创方面表示,公司为顺应行业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更好支持下阶段“聚焦深耕核心城市、控制规模、提高综合经营竞争能力”的发展目标,安排此次架构调整。调整后的组织架构,更有利于减小管理跨度、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在区域管理半径优化的同时,9个区域将在现有的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深耕市场空间大、更加匹配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加强公司在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今年1月,世茂集团宣布新一轮架构调整,对集团职能部门整合,新成立三大中心,分别为建设运营中心、供应链中心与产品研发中心。区域顺应承接集团组织架构管理逻辑,也同步做对应调整。在区域设置层面,有区域降级、缩减管理范围、区域扩围等。

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以来,有20多家房企开启组织变革之路。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均以提高管理效能、更好的业务链接和协同、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为目的,调整重点主要在总部、区域部门和业务部门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对于多家房企调整组织架构的原因,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一方面是销售增速大幅下降。2021年百亿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速为4.2%,远低于2017年高点36.9%的水平。特别是重点房企,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千亿房企41家,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房企销售额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销售额增速放缓,导致企业人均效益持续下降。典型企业人均创利,2019年-2021年分别下降5.9%、23.4%和42.6%。总的来说,行业高速增长不再,为了保持效益,房企扩张性的组织架构有必要进行收缩。

刘水指出,房企组织架构调整亦是适应当前各类变革的积极调整,其本质还是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不断提高自身运营管理能力,以期在风云变幻的行业发展中走得更稳更久更好。预计今年特别是上半年,由于市场没有恢复,市场预期还比较弱,金融机构避险情绪依然较重,房企依然会面临销售回款困难、融资困难等情况。

在房地产行业的转折之年,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众多房企的改革的共同目标。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此前表示,面对市场萎缩后更加白热化的竞争,类似投拓、产品团队都要一盘棋建设,业务的此消彼长必然伴随着组织适配调整,面对已经是10%左右微利的行业,要学习制造业进行流程再造。

旭辉CEO林峰也表示,地产行业如同鹰的中年,唯有彻底变革,才能获得新生。变革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要有刮骨疗伤的决心。组织要熵减,如同中年健身减肥,不是截肢,不是抽脂,而是实实在在的通过持续运动,将脂肪转变成肌肉,真正提升组织的新陈代谢能力。精简公司数量,精简上下层级,精简部门、精简专岗,真正打造一个四简的高效组织。同时,房企要向制造业学习,管理做精做细。

胡葆森则认为,疫情常态化下,房企要“做少、做小、做好”。做少:在眼下形势下,尽量不要再开辟新的赛道,把过去已经开的大大小小赛道能合并的合并,能关闭的关闭;做小:中央号召,民企要以“专精特新”为发展的主导思想,不要再追求规模的过快增长;做好:只有做少了、做小了,才有可能做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做精、做新、做快”。

责任编辑: 冉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