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第一年。不过,去年下半年延续至今的硅料紧缺和涨价,让平价上网之年并不平静。
在财联社记者今年1月的调研反馈中,组件商给出的报价多在1.40元到1.50元/W之间。而据4月中广核新能源2021年第一批组件集采开标显示,部分标段企业投标均价单瓦已有超1.80元/W记录,较去年四季度1.35元/W涨幅超过30%。
产业链普涨之下,几家欢喜几家愁:上游硅料企业加足马力扩产,不过在2022年底新增产能释放之前,硅料的紧俏程度难有好转;中游硅片和电池片企业忙于长单锁量和接力涨价,几乎和上游硅料同步进入议价模式,以此转嫁成本压力;组件端,不断刷新的投标价格,也让组件冲破2元的猜测甚嚣尘上。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引导下,行业高景气度毫无疑问将长期持续。不过,在“拥硅为王”的竞争后,产能过剩的危机仍然难以忽视。
行业高景气度利好业绩
2020年虽然有疫情冲击,但是光伏行业却逆势发展,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0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48.20GW,较2019年增长60.08%。而根据IHSMarkit预计,2021年装机量将再创纪录,达到61GW,安装量保持大幅增长。
由于一季度通常是光伏装机淡季,叠加硅料涨价传导,此前组件企业开工率仅5-6成左右。不过,日前财联社记者从多家组件出货商处了解到,进入二季度以来,组件订单已逐渐排满,在产能充分释放情况下,出货情况预计好于去年同期。
在行业高景气度下,光伏企业营收延续向好。上游环节中,硅料销售企业大全新能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56亿美元,毛利达到1.19亿美元。通威股份(600438SH)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06.18亿元,同比增长35.69%,净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145.99%,实现业绩大爆发。硅片环节中,中环股份(002129SZ)一季度实现营收74.63亿元,同比增长65.23%;净利润约5.41亿元,同比增长114.58%。
不过,在上游录得营收净利双增的情况下,最接近终端电站的组件企业,却呈现另一番景象:隆基股份(601012SH)虽然陷入巨亏传言,但得益于一体化程度较高,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8.54亿元,同比增长84.36%;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增长34.24%。
而东方日升(300118SZ)、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JKS)等组件巨头则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晶澳科技第一季度营收约69.56亿元,同比增长51.52%;净利润约1.57亿元,同比下降45.11%;扣非净利润约0.59亿元,同比下降82.70%。东方日升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8.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4%,不过净利润为5590.1万元,,下降68.28%,扣非净利润为6545.0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47%。晶科能源则出现业绩双降,一季度营收约7.06亿元,同比下降0.24%,净亏损1.11亿元。
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组件企业虽然在频繁向上游开拓,不过实际产能多在建设中,且未涉足硅料生产,因此毛利率大幅下降。
产业链“涨声”密集
即使产业遇价格波动,不过光伏的发展暂未受到冲击。据CPIA消息,2021年一季度,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0万吨,同比增长4%,组件产量超过30GW,同比增长超40%,新增装机量同比增幅也在40%以上。从产品进出口看,多晶硅进口呈现量跌价长,进口量约为2.92万吨,同比下降30%,但进口额却增长了2.4%,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涨价潮中,关于组件价格的大幅上涨,东方日升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上游原材料涨价,对组件环节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从目前开标的几个项目中我们就可看出组件价格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是未来最终的价格还是需要看上游原材料。”
同时,晶澳科技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公司组件价格遵循市场定价原则,价格高低主要视下游电站装机需求和收益率要求而定。面对成本上升,公司通过长单保障供应、新产能降本、提高库存周转等措施积极应对。
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组件是光伏产业链中距离终端电站最近的环节,电站是否要对产业链涨价买单,直接决定组件出货情况。根据业内测算硅料每上涨1万元/吨,硅片成本平均上涨0.206元/片,折合到组件端会平均上涨0.03元/W。
以此测算,硅料价格达到20万元/吨后,组件价格将逼近2元/W。而据硅业分会5月19日最新消息,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7.4-2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9.44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7.2-19.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9万元/吨,已经临近上述估值。
大举扩产后存过剩危机
对于硅料价格上涨的原因,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近期表示,由于前几年硅料项目投资回报不大,行业扩产少,导致目前硅料供给不足,未来18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硅料供给或将持续紧张,价格可能会持续向好。
首创证券研报分析认为,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超过170GW,对应硅料需求将达到57.65万吨/年,2021年硅料有效产能约为58.5万吨,预计今年全年硅料价格将维持高位,硅料供应紧缺的局面将延续到2022年上半年。
在新增硅料产能释放之前,下游企业都要面对一边抢市场、一边抢供应的竞争。组件端中,大尺寸硅片引发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隆基股份预计今年182的出货量近20GW,东方日升2021年210大硅片组件年化产能也达到17GW。
抢夺市场需要大举扩产,而在上游供应趋稳后,对下游产能过剩的隐忧开始出现。减产意味下游市场的缺失,而据行业网站不完全统计,2020年国内TOP10组件企业发布了超550GW的扩产规划,其中电池组件扩产规模348.8GW,硅片扩产规模202.7GW。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仅隆基、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TOP6企业组件产能达155.2GW,2021年底这六家企业的组件产能预期将再增54%,达到239GW。
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0年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扩产年”,企业扩产的底气来自于对终端装机市场的看好,但是随着这些扩产的产能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释放,市场一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为上游材料价格疯涨,给上游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收入,所以企业在去年和今年都紧张了密集的扩张,但是这些产能不会立即释放,到了明年底,甚至后年这些产能会大规模产出,到时候市场将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从而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滑。”
此外,廖薇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上游端的大型上市公司为了争抢市场开始扩产,但是那些中小型企业也跟随这些大型企业脚步,那么将会面临被洗牌出局的境地,“产能过剩局面出现后,上市公司能扛住压力,因为他们有融资渠道,但是中小型光伏企业就会面临货卖不出去,资金面临紧张的局面,那么自然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甚至被清洗出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