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全球股市"ICU"进进出出!A股怎么走?基金经理最新解读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方丽 刘明 2020-03-16 08:23: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鲍际刚:本轮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主要因为海外疫情加速爆发以及油价暴跌引发了经济衰退担忧。刘青山:当下中国已经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日韩也已经出现新增病例的拐点,欧美市场的下跌影响了A股的短期风险偏好。

(原标题:全球股市"ICU"进进出出!A股怎么走?基金经理最新解读来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越演越烈,各类资产的价格都波动剧烈令市场各方揪心?A股市场能否走出独立行情?科技股还会继续回调?美股的10年大牛市是否到头?后市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就此采访了四位来自公募、私募界的投研高手,分别是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股票 投资部总经理李权胜、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清和泉资本董事长刘青山、悟空投资董事长鲍际刚。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股票 投资部总经理李权胜:全球范围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形势不确定性仍然突出,而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相对一体化,使得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会进行下调,对资本市场的回报需要有更加合理的预期。整体看好需求相对稳定的必需消费品行业,受益于经济刺激的新基建方向5G,特高压,环保等领域,还看好A股相对低估值高股息的板块。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股票 投资部总经理李权胜

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今年出现的疫情确实超出预期,在投资上还是沿着业绩主线,寻找需求在国内、不受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变化影响的行业。分两条主线:一是效率资产,包括硬核科技层面的半导体、国产操作系统等自主可控需求板块,新基建代表的5G、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等。二是核心资产,挑选核心资产的前提条件是需求受疫情影响比较小、且股价已经反映了需求所受影响的企业,如生物制药、创新药、估值合理的必选消费品等。

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

清和泉资本董事长刘青山:短期市场最核心的因素是海外的疫情拐点,这是波动和恐慌的来源。中期市场终究要回归自身的基本面,全球经济修复的预期、流动性改善的程度和产业周期共振带来的机会。目前一方面尽量规避受全球产业链影响较大的个股。另一方面积极等待内需型高ROE资产的买入机会,仍然看好由5G大周期带来的科技成长股的表现。

清和泉资本董事长刘青山

悟空投资董事长鲍际刚:A股走出完全独立行情较为困难,但中国本轮疫情处理非常成功,目前已经接近尾声,后续的政策对冲空间较欧美也有显著优势,因此A股有望保持相对强势。目前看好消费医药的细分子板块、科技中的5G、云计算、半导体、新能源车等子板块、以及黄金。

悟空投资董事长鲍际刚

A股韧性强于海外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对近期全球市场剧烈波动如何看?A股能否维持强势,走出独立行情?

李权胜: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新冠疫情海外的扩散是导火索,原油市场出现的突发事件则形成了很强的共振,使得全球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和担心大幅提升。不过美股过去10年持续的上行导致其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其背后因素除了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以外,还包括政府层面减税,企业层面股份回购,股市层面ETF基金突飞猛进等非持续性因素;所以在未来经济增长及流动性边际上没有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此次新冠疫情,其也存在较大幅度下跌的内在要求。当然此次美股的下跌表现得非常剧烈,历史以来接连第二,第三次触发熔断,其中流动性因素起到的作用更为突出;至于全球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其主要受美国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更大。整体来看,A股在2月初开盘以来维持相对较强的走势,主要指数的下跌幅度非常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以来中等偏低水平;不过考虑到国内资本市场在资本流动层面虽然有一定独特性,但在目前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如果海外疫情进一步蔓延及资本市场进一步下行,考虑到港股与全球市场较强的联动性,则国内股市也会受到部分影响,未来也存在阶段性的一定调整空间;当然国内目前疫情控制已初见成效,如果未来经济活动得以迅速有效恢复,则A股走势相比全球市场体现出的韧性则会更加明显。

刘格菘:全球市场波动剧烈,核心反映的是疫情扩散导致的全球增长预期正在下调。这周,美国股市两次熔断,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海外疫情的扩散比较严重,例如欧洲已经错过了控制爆发的临界点,除了疫苗和特效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控制疫情,所以欧洲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专家分析美国也快到临界点。按照各国经验,只要开始严格隔离,会在一段时间后看到新增拐点。不过,疫情还是会对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活力、居民收入水平等可能都会出现下降,所以全球增长预期要下调。如果全球经济下滑,我们的外需也会受到影响。

对资本市场来说,新冠疫情冲击影响的是分子,分母端还有产业政策、流动性等因素。当前我们是全球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企业也在有序复工复产,这种情况下,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从市场表现来看,疫情扩散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显著上升,美股进入技术性熊市,后续的走势取决于疫情能否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得到控制。A股近期的走势受到海外市场影响,但我们没有系统性风险,无非是分子端预期要比原来下降一些,估计后续还有很多对冲政策出来。因此,我认为,今年A股还有结构性机会,其中一条主线是新基建,如5G、数据中心、云计算、自主可控、半导体等。除此之外,疫情可能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估值合理的必选消费品也有机会。

刘青山:海外市场的表现类似于A股春节后的波动,海外市场的下跌幅度和时间跨度比A股要来得猛烈。结合近期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的表现,市场其实反应的是两个层面的预期,一个是对于海外疫情形势的恐慌,第二个是对于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这对A股形成了明显的负反馈。但是由于国内疫情已经有效控制、经济动能开始加快恢复、流动性环境又明显优于海外,因此我们认为韧性相比海外会较强。但海外疫情的扩散和防控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全球需求预期下滑也会冲击我们内部的产业链。所以,短期市场预计仍然会波动较大,我们会密切跟踪海外流动性的变化和疫情的拐点。

鲍际刚:本轮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主要因为海外疫情加速爆发以及油价暴跌引发了经济衰退担忧。目前欧美等地区疫情依然处于快速暴露阶段,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应对。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对冲作用相对有限,财政政策更为重要。如果海外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可能遭受较大的实质性损失,考虑历史比较和全球的联动,A股走出完全独立行情较为困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轮疫情处理非常成功,目前已经接近尾声,后续的政策对冲空间较欧美也有显著优势,因此A股有望保持相对强势。

短期做好流动性的管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你认为走向会如何,会如何影响你的投资?

李权胜:目前全球范围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蔓延阶段,按照相对一致的看法,除中国以外的其他海外国家目前尚未看到疫情的高点出现,所以我们认为整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不确定性仍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我们前述的分析,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相对一体化,使得我们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会进行下调,对资本市场的回报需要有更加合理的预期;我们在投资上的做法核心是要做好流动性的管理,对投资的方面做进一步集中化的调整。

刘格菘:全球范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外的传播范围预计要比我们更大、疫情持续的时间更长。西方政府并没有采取类似我国控制疫情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医疗资源挤兑,轻症患者只能在家自愿隔离,大多国家也没有停止社会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外新冠疫情的感染人群范围可能会比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对我们来说,可能防止海外输入的任务更重,防止新冠疫情的再次冲击。

最近一段时间,A股科技板块出现一些调整,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科技方向短期涨幅比较大,二是受疫情影响,消费电子的需求和其他消费需求一样都受到了冲击。对我来说,原来看好的一些行业业绩增速预期有所下调,策略上还是从行业比较的角度去寻找需求影响比较小、且受益于新基建建设的板块和公司。从中长期来看,科技方向主要看好两条主线:一是新基建建设,包括5G、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是自主可控产业链,包括半导体、计算机、操作系统等。如果企业大部分的需求在国内,供应链层面受到一点影响,企业中长期的盈利能力预计还是不错。这是中长期的主线,今年、明年都是以这个方向为主。

刘青山:全球范围我们觉得要关注两个风险点。一是美国疫情是否会完全失控,导致金融市场持续恐慌,并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由于美国经济依靠内需和消费驱动,外加居民财富挂钩股票资产,如果疫情防控没有进展,恐慌的市场情绪和悲观的经济预期会传染至流动性和金融系统上。二是全球流动性是否会出现问题,引发美国企业部门信用危机。当前虽然美国居民的杠杆率并不高,但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却处于相对高位。如果全球产生流动性危机,导致相关行业产生流动性排挤,进而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对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冲击会非常严重。

但目前总体来说全面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仍不高。从美国的经济周期来看,其金融周期处于低位。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主要是金融周期过度扩张。在经历了2008年去杠杆后,美国的金融周期持续下行至2013年,之后虽然有整体的上行,但是当前仍然处于相对低位。从美国部门杠杆率来看,其居民杠杆率较低远不及2008年,2008年最高达到98.6%,而当下仅为75.2%。所以,只要美国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外加政策能稳定住企业的流动性预期,虽然美国经济可能发生小幅的衰退,但全面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并不高。

鲍际刚:目前仍处在爆发期,各国态度变得更为积极,但部分国家地区仍然较难控制,疫情难言会快速出现拐点。目前我们关注疫情的发展以及各国政策的应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们的策略。

寻找受益新基建的科技股龙头

中国基金报记者:科技股前期表现强势,近期有所调整,您认为科技股估值如何,是否还将强势?

李权胜:2019年以来A股的科技股表现非常突出,近期则开始出现调整;我们认为核心的因素是科技股整体估值相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以创业板为例,其估值已接近2015年的相对高位。我们认为科技行业一定是我国未来资本市场最具潜力的行业,也是完成经济转型的核心推动力,其中长期的发展潜力仍然存在。考虑到短期估值水平相对过高,我们认为科技股整体估值水平的下调仍有一定空间;未来科技股将会从之前的普涨行情体现为内部结构的分化,部分细分行业及龙头企业仍然有较好的上升空间。

刘格菘:关于科技股的估值问题,很多人关心。我觉得,科技股的估值不能只看静态估值,要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市场空间、企业未来业绩预期等进行综合评估。当前很多科技细分子行业处于需求爆发、景气度快速向上的阶段,当前的静态高估值需要辩证来看待。其中,龙头公司的动态估值比某些医药白马股低,从估值与成长性一致的角度并不矛盾。如果行业景气度拐点向下,企业估值比较高,就要小心。站在当前来看,科技行业的景气度还是趋势向上,只是曲线没有原来预期的那么陡峭。最近,科技股从阶段性高点以来也调整了不少,年初百花齐放的科技行情已经告一段落,未来一定要找最受益于新基建趋势的龙头,这些公司的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相比其他企业更好一些。

刘青山:关于估值,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合理中枢偏下,但结构上创业板确实贵一些,而龙头公司相对较好。后续在科技板块上的选股难度可能会加大,个股表现也会出现分化,但中期趋势是偏积极的。

这是基于几个很关键的因素判断,分别是宏观流动性环境,产业周期环境,还有就是监管再融资环境。关于流动性环境,我们非常关注剩余流动性这个指标,2019年剩余流动性指标大概回到了一个历史均衡的状态,这一轮剩余流动性我们预期至少要进一步加强。关于产业周期,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现在面临的是从4G到5G的切换。另一方面,全球来看本身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产业自下而上的上升周期,叠加中国的自主创新、国产替代周期。第三个方面我们发现,这一轮其实不仅是科技IT产业,我们看到比如能源汽车等也都是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后处在一个爆发期。关于监管政策周期。目前再融资政策已经放开,使得具有产业前景的成长类公司能够获取资金去进行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对业绩增长的预期也是上调的,因此业绩的持续增长也会支持股价的长期上行。

鲍际刚:部分科技股估值较高,近期已经有所消化。考虑到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科技股政策支持力度大,同时科技板块也整体处于上行周期,包括5G周期、半导体周期,我们认为科技板块未来仍有机会保持相对强势。

投资确定性要求更高 方向转“内需”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往后看2020年,您如何看,更看好哪些领域或者板块?

李权胜:目前往后看2020年的市场,正面因素主要在于2019年以来政策和流动性层面的正向作用仍将延续,当然其进一步边际提升的势头尚未显现;负面因素则是经济基本面在经受国内疫情考验及海外需求不确定提升情况下能否获得较好的恢复性增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股市投资上的确定性要求相对更高,我们整体看好需求相对稳定的必需消费品行业,受益于经济刺激的新基建方向5G,特高压,环保等领域。同时考虑到全球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下行,风格上我们还看好A股相对低估值高股息的板块。

刘格菘:今年出现的疫情确实超出我们的预期,在投资上还是沿着业绩主线,寻找需求在国内、不受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变化影响的行业,具体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效率资产,包括硬核科技层面的半导体、国产操作系统等自主可控需求板块,新基建代表的5G、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等。二是核心资产,挑选核心资产的前提条件是需求受疫情影响比较小、且股价已经反映了需求所受影响的企业,如生物制药、创新药、估值合理的必选消费品等。

刘青山:当下中国已经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日韩也已经出现新增病例的拐点,欧美市场的下跌影响了A股的短期风险偏好。结合我们看好的方向和疫情的突发影响,一方面我们会尽量规避受全球产业链影响较大的个股。另一方面我们在积极等待内需型高ROE资产的买入机会,我们仍然看好由5G大周期带来的科技成长股的表现,中国供应链在此次疫情之后会更加凸显出全球竞争力。

鲍际刚:目前看好消费医药的细分子板块、科技中的5G、云计算、半导体、新能源车等子板块、以及黄金。

美股持续暴跌 对A股也有负面压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美股跌入技术性熊市,你认为美股牛市是否结束,如何影响国内市场?

李权胜:美股从年内的高点到3月上旬的累计跌幅超过20%,确实属于进入技术性熊市。不过本周美股由于疫情问题及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下跌并2次触发市场熔断,属于阶段性超跌状态;未来短期内有技术性快速反弹的很大可能。更长时期来看,美股在经历大幅下跌后目前的估值压力已经得到较好的释放,未来只要新冠疫情不会过度恶化和失控,则美股中短期仍然会有逐步稳定及一定幅度回升的较大可能;当然考虑到过去多年推动美股上涨的很多因素很难完全再复制,预期全球经济未来增长很难超预期,则我们认为美股未来上涨的空间也会相对受限。如果考虑中短期美股有一定的技术性反弹,我们认为对全球投资者情绪会有比较正面的支持;对于A股来说,美股企稳反弹也会是很积极的因素,其会带动港股市场出现反弹,从而使得A股走势可以体现稳中有升。当然反之,如果未来美股继续大幅下跌(目前看可能性较小),则A股也会受到相应的负面压力。

刘格菘:从基本面和交易负反馈的角度来分析,美股进入技术性熊市,后续的走势取决于疫情能否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得到控制。就疫情的影响来看,国外没有像中国一样采取控制和隔离的方式,没有提倡戴口罩,有专家分析国外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点,未来也许需要花更多时间和代价来应对病毒。从产业结构看,国外经济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和消费为主,如美国以服务业为主,后续采取人员隔离、减少聚集活动等措施,预计会对美国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发生变化。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变化肯定会影响中国市场的总需求,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会导致我们的外需下降。但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海外资金也会倾向于找健康经济体的资产进行配置,彼时A股有望成为受益资产。在结构方面,受全球需求变化影响较小的板块,以内需为主、产业链在国内的板块会相对好一些。

刘青山:短期来看,美股走势仍然不明朗,因为影响美股走势的核心因素是海外疫情的进展,而不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对冲。只有在疫情预期得以控制,宽松的政策才会发挥他真正的作用,市场大概率才会展开反弹。而中期来看,美股修复的强度又取决于政策能多大程度上修复经济和能改善多少的流动性预期。这判断起来确实具有难度,因为本身是基本面和政策的赛跑。整体上,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会发生小幅的衰退,但难以爆发全面的危机。

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市场情绪上,二是全球经济预期上。市场情绪上,全球资产的波动率出现大幅提升,北上资金由前期的流入转为大幅流出。而全球经济预期上,全球需求和供给不同程度的受损导致产业周期减弱,进而影响国内的基本面。

鲍际刚:美股牛市以史上最快速度跌入技术性熊市,大震之后必将余震不断,预计全球投资者将重新审视美股的盈利与定价逻辑,基本面和情绪修复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美股下跌一方面会影响全球其他资产的资产价格,另一方面对美国经济也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外资回补美股叠加基本面负面冲击都会对国内市场的部分板块形成不利影响。

原油价格暴跌利弊兼有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原油价格的暴跌,会如何影响经济和股市?

李权胜:个人认为,此次原油价格的暴跌表面看是起源于供给端主要产油国供给阶段性的大幅提升,其背后既包括全球政治格局的一些变化,更体现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担心。中短期来看,原油价格的暴跌会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但更长时期来看,相对较低的原油价格有利于降低全球通胀水平,对于消费会产生一定刺激作用,对促进全球经济潜在的复苏反而是正向的。

刘格菘:当全球经济预期发生变化,经济活动减少,对原油的需求肯定下降。目前油价的下跌,需求下滑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俄罗斯和沙特尚未达成协议,原油的供应有可能明显增加。从对经济的影响来看,美国是原油净出口国,油价的下跌将减少美国的出口额,并抑制能源相关的资本开支。因此,油价的下跌会负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通胀预期,从而压制风险资产的价格,并导致无风险利率走低。

理论上,中国是原油净进口国,因此油价的下跌有助于降低我们的进口成本和通胀预期,有利于债券利率的下行。除此之外,原油价格的下跌一般并不利于国内的股票市场:一方面,原油下跌往往反映了全球需求的疲软,国内部分周期相关公司的企业盈利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从金融市场的传导来看,原油价格的暴跌会打压美股,而美股和A股在产业映射和风险偏好上存在联动。

刘青山: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一方面是因为当前需求预期较弱,另一方面OPEC+会议未达成减产协议,从而沙特开启价格战,进而引发市场对于供给侧的担忧。

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存在两面性,正面的是由于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大国,油价下跌有利于节省开支。并且PPI下行也会一定程度上打开政策的操作空间。反面的是价格大跌会带来输入性通缩,工业企业盈利会预期下滑,同时风险资产也会受到负面的拖累。

对于股市的影响也是中性偏负面。一是整体上风险偏好会受到制约,工业企业盈利的预期会减弱。二是化工行业由于价格下跌整体会受损。三是政策的积极预期会提升。

鲍际刚:油价暴跌会压制通胀预期,影响企业盈利,不利于股市。但低通胀也有利于债券利率保持低水平,估值维度有利于股市。

港股潜在回报空间突出

中国基金报记者:估值低、流动性差的港股是否有向上机会?您会否考虑配置港股?

李权胜:我们认为,港股此次的调整相对A股更为突出,核心原因是流动性问题,也包括其受海外资本市场较为直接的影响。从很多国内及港股两地上市的企业及金融,科技等行业层面来看,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对更有吸引力。考虑到目前港股整体估值水平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在对国内经济恢复性增长保持乐观预期下,我们会重点增加对港股的配置;虽然其未来可能仍然受海外资本市场影响而体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其潜在的回报空间相对更加突出,建议广大投资者也可以重点提升对港股的关注度。

刘青山:港股估值低主要是因为传统周期行业长期占比过高,外加流动性预期较弱造成的。低估值只能说从长期来看具有配置价值,但是能否向上修复,需要基本面的配合,当前基本面改善预期仍然不足,而且港股受海外市场影响更加剧烈。

虽然港股整体表现低迷,但是个股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会考虑两种机会,一是港股中消费服务行业的龙头稀缺公司,二是港股低估值、高股息的长线配置机会。

鲍际刚:后续疫情冲击过去,充足的流动性会重新积极寻找风险收益比合理的资产。而港股目前估值低,分红高,部分标的对应国内的优质资产,非常有吸引力。我们有考虑配置港股。

短期更关注流动性、海外疫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这个阶段,您认为影响市场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李权胜: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认为影响市场最核心的因素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宏观流动性因素,既包括政府自上而下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力度,也包括股市本身微观的流动性;我们认为这个因素相对是中短期影响更为突出;一是经济基本面因素,体现为未来国内经济的恢复节奏和程度,以及能否获得经济潜在的长期发展动力;这个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更为长远,因而其重要性会更加突出。

刘格菘: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和控制是当前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因为疫情进展关系到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的应对手段,包括经济增长的预期,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外需。当然,海外疫情的动态变化,对欧美资本市场的影响肯定大于对A股的影响。对我们来说,中期会关注两个变化:一是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A股是否会成为欧美国家重点配置的海外资产;二是对中国企业来说,如果有海外的优秀公司面临短期困境,国内企业是否有走出去并购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全世界的跨国企业来说,这是又一次深度融合的机会。这次爆发的海内外疫情说明全球化已经是世界大势,闭关锁国、逆全球化的路走不通,在疫情面前还是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降低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刘青山:短期最核心的因素是海外的疫情拐点,这是波动和恐慌的来源。中期市场终究要回归自身的基本面,全球经济修复的预期、流动性改善的程度和产业周期共振带来的机会。

鲍际刚:最核心的是信用。市场大跌,比较大的担忧来自于疫情爆发和油价暴跌背景下企业的现金流能否维持,部分海外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压制了信用。目前,在各国央行的呵护下,市场的基础流动性是非常充足的。但是,流动性出现分层,信用利差显著扩大,压制了资金对配置风险资产的信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