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被动股基“吸金”逾4.3万亿美元规模追平主动管理股基 “聪明资金”借道ETF抄底A股)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经过10多年的持续增长,美国被动股基的规模终于与主动管理股基打平,并有望超越主动管理股基。
实际上,随着全球被动投资产品受到追捧,A股的被动投资也大有可为。由于被动产品由机构投资者主导,被动产品增长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促进机构化进程。事实上,有研究报告显示,4月全球对冲基金净流出13.6亿美元,不过投向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却持续净流入,投向中国市场的对冲基金“吸金”效应显著。
美国被动股基持续“吸金”
晨星最新发布的美国公募基金月度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美国被动股基规模为4.305万亿美元,主动管理股基规模为4.311万亿美元,前者较后者仅少60亿美元,与总体量相比这一差别几乎可忽略不计。
不仅如此,4月美国被动股基实现资金净流入390亿美元,而主动管理股基则净流出220亿美元。按照这一节奏,5月底被动股基规模超越主动股基是大概率事件。
过去10年,美国被动股基持续“吸金”,主动股基则持续“失血”。10年前,美国股票型基金中,主动股基占有75%的市场份额。然而伴随一个超长时间的牛市,主动股基资金净流出了1.26万亿美元,被动股基净流入了1.35万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牛市中被动投资规模增长,正是因为股指走势强劲,指数投资的赚钱效应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统计的被动股基既包括一般指数基金,也包括ETF,而后者占据规模大头。
从全球范围来看,被动投资产品都越来越受瞩目。例如,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日本央行持有29万亿日元ETF,占日本ETF市场的77.5%。
中国ETF市场活跃
不仅是国外市场,中国的ETF市场近期也非常活跃。
就在5月20日,上证综指下跌0.41%,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宝中证医疗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份额增长均超亿份,分别增加5.57亿份、3.75亿份、2.78亿份、2.49亿份、1.68亿份。
拉长时间看,4月22日以来,A股震荡下跌,5月以来更是在低位盘整。但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5月以来不少股票ETF出现了资金净申购。其中,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中证500等大盘宽基指数成为资金涌入的主要方向。具体来看,5月以来,在纳入统计的196只非货币ETF基金中,91只实现份额增长,61只份额持平,44只份额萎缩。其中19只ETF增长超1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增长15.38亿份,位居首位;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份额分别增长10.23亿份和9.94亿份,位列第二、第三位。
有业内人士称,部分份额增长明显的ETF,背后或是包括险资在内的大机构资金在流入。例如,此前公布的公募基金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年中至2018年底,一些宽基ETF迎来保险机构、券商、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大量增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数基金的优势在于为投资者提供简单、透明、成本较低的投资工具,适合投资者进行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或波动操作。在获取最小化跟踪误差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则会有“锦上添花”的意外之喜。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深交所发布了ETF交易结算模式调整方案,其中单市场股票ETF的申购赎回结算模式经过调整后将同上交所一致,份额交收时点由原来的T+1日日终变为T日日终。业内人士预计,在新模式下,部分跨市场股票ETF申赎效率将大大提高。
机构看好长期投资机会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聪明钱”持续涌入股票型ETF,表明虽然近期指数快速回落,但已有资金认可当前点位的投资价值。
有机构研报认为,经历了一定的调整后,市场回到了前期均衡偏低的位置。A股市场大趋势向上,目前是牛市中的调整期,后续会更加趋向于基本面的“慢牛”。尤其是估值重新调整回比较合理偏低的水平后,对后续市场就可以更乐观一些。随着普涨行情告一段落,个股分化较大,ETF成为更为稳妥的投资选择。
对于后市,星石投资认为,经济仍处于企稳初期,短期内或将有所反复,“稳增长”仍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在底线思维指导下逆周期调控政策将相机抉择。中长期来看,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成长股表现将会更好。
对冲基金研究机构eVestment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4月全球对冲基金净流出13.6亿美元,不过投向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却持续净流入,投向中国市场的对冲基金“吸金”效应显著。MSCI中国区研究主管魏震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跟踪MSCI中国相关指数的产品资金流向对估值敏感,当估值变得有吸引力时,资金净流入的可能性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