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问题仍未攻克
虽然多地政府明确支持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但氢燃料电池汽车车型上目前还是以物流车、大巴车、中巴车、特种车为主,乘用车非常少。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远高于纯电动汽车,更无法和传统燃油车竞争,所以氢燃料使用的经济性尚未充分体现。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上久攻不下。”万钢说,产业化、商业化的进度滞后,产业链的建设比较薄弱。氢气来源虽多,但是制氢、供氢、加氢的系统落后,氢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认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技术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率密度,二是电堆寿命。现在国际上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达到了每立升3个千瓦,而国内还在2个千瓦以下。由于功率密度低,导致国内电堆成本高、体积大,也不适于组装乘用车。
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主任郝景贤表示,我国氢燃料汽车上游的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目前严重依赖进口,部分关键组件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缺少可靠的车用级产品,高昂的成本及产品性能目前都无法全面支持氢燃料汽车商业化。
衣宝廉建议,要尽快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产业链,建立MEA、膜、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批量生产线,同时要研发空压机和循环泵,降低电池的成本,为开发乘用车奠定基础。
在技术标准、检测体系上,万钢认为,“严重滞后,现在还弄不清到底谁在负责这方面的建设,这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郝景贤也认为现有法规的标准急需变革,“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气瓶2至3年线下送审年检,不利于客户正常运营,频繁拆装,易造成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