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成金融维 稳关键战场,质押市场的真实数据与真正影响究竟是怎样的?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两市涉及质押股数达到6427.95亿股,估算市值达到4.42万亿元,潜在强平风险市值究竟有多大?
有一点需留意的是,有部分质押股份仍处于限售状态,理论上而言,这是不被强平的部分,短期对市场冲击较小或可忽视。
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截至10月19日,全场质押股份中有1679.82亿股属于限售股、占比26.13%,限售股份涉及市值1.39万亿元、占比31.46%。
此外,即便是流通股遭遇风险,但考虑到减持新规影响,以及监管对平仓行动的态度,对于跌破平仓线的流通股份,券商其实持有高度谨慎态度,有质押业务负责人表示,从券商角度来说,“监管要求券商不造成异常波动”,加上减持限制,“实际能平仓的股份很有限”。
没有标准答案的质押平仓风险
到底股票质押的平仓风险有多大?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股票质押的公开信息较为分散。沪深交易所各自披露场内质押信息,上市公司仅对有信披义务的质押进行公告(无信披义务不需公告),中国结算则每周披露一次所有A股的各自质押数量。
另一方面,质押公开信息缺乏重要细节。质押公开信息没有提及计算市值、质押率、警戒线、平仓线和融资利率等设定,尤其是场外股票质押,具有较高定制特征,不同案例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性,难以统一进行假定。
因此,除非拥有监管信息或内部数据,仅凭公开信息,对任何个股进行风险规模、平仓线距离分析,都只是一种粗略估算,对全市场的风险测定也是如此。
由于数据假设、统计期限不同,也由此导致统计结果各异。
例如,中小板质押率是给3成还是3.5成?警戒线给140%还是130%?质押市值是用收盘价还是期间均价?
更麻烦的是,由于股东质押股票后,可以追加担保物,如追加股票、现金和其他资产作为担保,多数行动都不需要进行公告,这也导致了所有的平仓风险测算,都是对前期公告的测算,后续的追加担保物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股票明明深度大跌,但却一直没有触发平仓的原因之一。
不过,金融分析历来是好数据好过差数据、有数据好过没数据,股票质押风险测算依然非常有参考价值。
最近一次的卖方测算报告来自华创证券。
华创证券表示,截至 10月16日,全市场股权质押高爆仓风险个股有 214 家(剔除 ST及停牌个股),其中,458 家上市公司当前股价距离质押平仓线仅有 0-20%下跌空间,占股票质押家数的 37.39%。
此外,华创证券认为,10 月市场调整后,股权质押高爆仓风险加大,整体距平仓线安全空间减少约 20%,约有 29.28%家上市公司面临疑似平仓风险,同时距离平仓线空间的集中在 20%以内。
141大股东100%质押,但过半仍在限售
如果只是小比例的质押被平仓,不会引发所谓的系统风险担忧,真正让市场开始重视质押风险的,是大比例的股权质押,尤其是大股东的超高比例质押行动。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A股有1203股大股东质押超50%持股,860股大股东质押超70%持股,497股大股东质押超80%持股,141股第一大股东直接“ALL-IN”质押100%持股。
由于100%质押掉持股,上述141名大股东认为相对有较大风险,因为一旦跌破警戒线,他们已不能采用增加股票的方式来补充质押。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这些股东合计质押了375.42亿股,估算市值达到2298.08亿元。其中,质押的限售股达到130.48亿元、占比34.75%,质押市值1177.35亿元、占比51.23%。
这意味着,虽然141名大股东的质押股票虽然规模庞大,但其实超三分之一的股份不能被场内卖出,有超一半的质押市值不能在场内进行强平。
例如,质押市值最大的股东是三六零的奇信志成科技公司,共质押了三六零32.9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74%,以最新收盘价估算,质押市值达到733.52亿元,位居大股东质押第一位。
公告显示,奇信志成是在2018年3月14日起,将上述32.97亿股质押给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质押限期至2023年6月29日。
不过,奇信志成的所有持股均为限售股,要到2021年3月1日才能解禁,在此之间,即便股价跌破平仓线,质押方也不能在场内进行出售。
与之类似,海航基础、阳光城和万通地产的大股东均100%质押,估算质押市值分别达到116.96亿元、37.11亿元和25.93亿元,但所有质押股份均为限售股。
限售股不能平,流通股谨慎平
如今质押平仓的现状是,限售股不能在场内平仓,流通股平仓受到减持新规限制,加上考虑到金融维 稳行动,券商对待流通股平仓的态度其实非常谨慎,当前能够直接抛给二级市场的平仓股份,或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多。
一家中小券商的质押业务负责人表示,限售股的风险控制只能尽量做在事前,采取手段包括给予更低的质押率、更高的警戒线和平仓线,以及要求实际控制人或第三方连带担保。例如,假设券商给予某主板流通股四到五成的质押率,那给予的同家公司的流通股就只有三到四成。
假设限售股真的跌破平仓线呢?
该负责人表示,券商对质押限售股的风险处置手段较为有限,主要包括场外起诉、司法拍卖、找第三方场外接盘等方式来处置。不过,就现在情形来看,多数质押爆仓的公司“本身业务也不太好,限售股很难找不到接盘方”。
另一位大型券商的风控人员也表示,限售股如果出现风险,无法进行场内平仓,只能过通过协商、司法途径或债务重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此外,一位上海地区的证券律师告诉记者,限售股在跌破平仓线后,也不能二级市场卖出的,仍需要遵守限售期规定,券商只能通过司法确权、然后走强制执行程序。
限售股不能卖,流通股也不能轻易平仓。
上述质押业务负责人说到,“即便是流通股都不一定能平仓”,一方面是受到大股东减持新规影响,在实操中可卖数量远小于流通股数量,另一方面,交易所“要求券商不造成股价异常波动,券商在卖流通股的时候也很谨慎。”
此外,也有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股票质押客户多是优质客户,因此券商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平仓,反而会尽量想办法帮助客户解决危机。
券商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可控
尽管股票质押规模已经达万亿级别,但质押业务对不同券商的意义有所不同,同时,考虑到券商资本金实力的差异,质押风险对不同券商来说也不一样。
先就质押业务规模来看,参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上半年期间,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最大的三家券商为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分别为700.05亿元、584.14亿元和530.10亿元,这是当前公开信息中最权威的统计数据。
此外,申万宏源、银河证券和华泰证券位居第4、第5和第6名,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分别达到518.3亿元、408亿元和369.09亿元。
其次,来看下潜在质押风险对券商的冲击力度有多大。爱建证券在10月16日发布了一份研报,对此进行较细致的数据测算。
爱建证券认为,对于券商信用业务部门而言,券商利用自有资金作为融出资金,股票质押业务相当于类抵押贷款业务。当相应风险发生时,券商净资产水平将受到冲击。
该研报称,根据所获数据,从履约保障比例和风险暴露总量/质押股票市值比值这两个角度分析,华泰证券、申万宏源、中信证券等风险较低。但是,整体来看,券商股票质押业务最终损失可控,悲观预期下冲击普遍小于 2%,从这个角度来看,券商板块整体 PB 不应该低于 0.98 左右。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据行业人士表示,下半年以来,许多券商采取暂停新业务、提高质押标准的方式,压缩行业整体的股票质押规模,与上半年相比,全行业的质押规模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