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科大讯飞陷AI同传造假疑云:从机器朗读到机器翻译还有多远?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倪雨晴 2018-09-25 10:04: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落幕,科大讯飞却陷入了“AI同传造假”的风波。

9月20日,一位同传译员在知乎上发文称,在上海的一场会议中,讯飞的翻译其实为人工同传,并非机器智能翻译,并且译文由机器进行朗读。

这容易让观众产生“都是人工智能翻译”的错觉,而忽略背后同传译员们的劳动成果。对此,9月21日,科大讯飞的回复是,“科大讯飞从来没有把同传翻译包装成机器翻译。”

9月21日,科大讯飞董秘、高级副总裁江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尽管机器翻译获得发展,明年能达到英语专业8级的水平,但依然没办法代替同传。科大讯飞没有提到AI同传,并没有造假吹牛,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误会。”

他进一步解释道,科大讯飞的智能会议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全自动翻译,系统识别中文并转化成英语、日语、韩语等同步显示在屏幕上;另外一种就是在专业的会议上,直接获取现场同传的声音,再同步到大屏幕上。“科大讯飞没有做混淆,而同传的对接是由会议主办方联系的。”

科大讯飞方面还提到,当机器同时提供转写和翻译服务时,文字展示区Logo显示为“讯飞听见—离线翻译系统”;机器仅提供转写服务时,文字展示区Logo显示为“讯飞听见”。讯飞听见是科大讯飞旗下提供语音转写、翻译的平台。

尽管目前语音识别成为AI的先行领域,但是语音翻译依旧是一大难题,现阶段无法精准翻译属正常现象。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识别同传的译文在业内属于普遍的做法,不少公司以此进行夸大宣传。

人工还是智能?

谈及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能否代替人工是关注焦点。在语音领域,科大讯飞表示,希望通过语音转写和翻译技术帮助同传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形成人机耦合的同传新模式,并不是去替代同声传译。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不同场合均表示,人机协同、人工智能+行业,才是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

在走向人机耦合的操作过程中,智能固然离不开人工,但是,双方在配合工作中发生了“摩擦”。

对于此次同传译者的“投诉”,Ledge同声翻译创始人王民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用机器人的声音把译文读出来不太普遍之外,其他(机器识别同传译文)都很普遍。对于外国人的英文演讲,基本上采取的模式就是由我们人工同传翻译成中文,然后他们再把我们的中文从声音转换成文字显示在大屏幕上。”

“因此,同传界的很多人都觉得是科大讯飞剽窃了我们的劳动成果,让观众误以为是机器在同传,而不是人工同传。”王民杰继续说道,“但是我们在处理问题上也是两难,我们希望科技能够发展,帮助我们进行翻译。但是现在人工智能被过度夸大,我们身份特殊,也担心外界说自己由于害怕失业而进行攻击。”

王民杰的翻译公司和科大讯飞合作密切,此次事件发酵后,他也向科大讯飞提出意见,希望对方在大屏幕上显示他们只是语音识别,声音来自同传。

另一位资深同传译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个人觉得机器代替人工同传还要很长时间,人机结合更实际。”

讯飞翻译产品经理刘晨璇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复盘道:“事情发生在9月19-20日举行的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我们向主办方提供了两种方案,一种是自动翻译,另一种是对同传语音进行识别,屏幕是转写的同传语音,我们并没有对此进行包装。”

也有人工智能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实大家都用这种方式进行,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但是同传译者的知识产权有待商榷,一般其产权属于雇用了同传的公司。

在近年来大众对于人工智能、人工翻译的期望颇高。而反观公司,也有将产品“赶鸭子上架”的情况出现。当然,语音方面有不少成熟的解决方案,然而观众的预期和企业产品效果之间差异过大,也导致此次风波发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