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独资入华车企 特斯拉工厂落地临港
中国工厂落地临港,特斯拉有足够动机入华。从2014年至今,特斯拉频频发出计划在华设厂的讯号。而在此次中美贸易战期间,Gigafactory3工厂落地上海成定局。我们认为,特斯拉入驻中国的动机有:
开辟美国之外第二战场。特斯拉2017年在中国销售近2万辆电动车,营收超20亿元,占全球营收两成。兼具消费力与增量需求的中国是特斯拉进一步开拓的最佳战场。
享受中国政策优惠。特斯拉无力消化中国25%的惩罚性关税,使得ModelS和ModelX提价3万美元,失去价格优势而销售遇冷,而在华建厂能有效规避这一问题。此外,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制造2025最为关注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惊人,特斯拉未来有望享受相关政策产业优惠。
维持先发优势,阻击新兴电动车。与美国仅几家巨头称霸的局面不同,目前中国近百家新能源汽车共存,开演一场成本和性能的淘汰赛,是电动车竞争最热市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投资额超4500亿,催生一批造车新势力,其中几家和特斯拉同样出生互联网的车企(阿里系的小鹏、腾讯系的蔚来和百度系的威马)备受关注。特斯拉深耕电动车15年,在中国设厂有望阻击新兴车企蚕食潜在市场。
在一定程度上缓释Model3产能不足的问题。7月4日特斯拉宣布Model3周产量达5000台,但这是非常规装配线“GA4”帐篷工厂组装(贡献至少20%产量)+妥协采用半自动或手工流程冲量的结果,并不稳定。目前Model3累计产量已超5万辆,但相较于50万份订单,供给缺口依然很大(积压44万),仅实现在美国地区发货。中国的高制造业水平有望缓解Model3产能压力。此外,特斯拉计划在2020年推出的Semi和Y大概率在中国完成,因为现有的弗里蒙特工厂已经达到强度最大化。
降低整车生产成本。特斯拉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投入惊人,并且生产状况的不稳定(例如机器人由于程序失误,做出刺穿电池壳举动)进一步增大成本。例如:电池和电驱的原材料约四成将报废返工,其中过半变成垃圾废料。而Model3定位大众消费市场,售价相对较低,成本是关键。特斯拉有望借助中国工厂的低成本工业制造能力及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Model3毛利率。
国产化绝非易事,资金与时间问题仍是困扰。特斯拉入华仍面临两重难关:第一是资金问题。类比Gigafactory1,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投资额高达50亿美元,若要持续正常经营(包括偿还105亿美元债务),面临较大现金压力。二是时间问题。建厂项目周期较长,预估在2020年后才有释放产能的可能性,而中间正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变的时点,存在较大变数。
“鲶鱼效应”与特斯拉供应链,利好国内企业。一方面,特斯拉入华带来的鲶鱼效应,让国内电动车企与其直面竞争。特斯拉中国工厂建设期约2年,即2020-2021年,正好契合政策为国内新能源车企预留的发展时间,激励国内企业不断创新,有望诞生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车企。另一方面,带动一大批“特斯拉产业链”企业兴起。苹果全球有700多家供应商中近半为中国企业。而特斯拉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最佳推手,国内零部件企业有望复制苹果模式,打入特斯拉供应链。目前特斯拉直接供应商近40家,间接供应商130多家,其中近一半为中国企业,未来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深化。建议关注特斯拉及产业链优质标的:如三花智控、均胜电子、拓普集团、天汽模、宏发股份。
风险提示
建厂项目周期较长风险;国产化不及预期风险;特斯拉现金压力风险;贸易战影响扩大风险。(国金证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