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的财务指标与主板(包括中小板)有哪些不同 ?
答: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的财务指标在量上低于主板(包括中小板)首次公开发行条件,在指标上参照了主板做法,主要选取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可分配利润等财务指标,同时附以增长率和净资产指标。另外,创业板在净利润/营业收入上设置两套标准,发行人符合其中之一即可。
财务指标 | 主板 | 创业板 |
---|---|---|
净利润/营业收入 | (1)净利润最近三年均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2)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或最近三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 | 标准一:最近两年盈利,且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标准二:最近一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标准一和标准二达到任意一项即可。 |
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 | 最近一期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比例不高于20% | 按照新《公司法》实施,没有对此作出特别规定 |
股本总额 | 发行前股本总额不低于3000万 | 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3000万 |
可分配利润 | 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 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
净资产 | 无 | 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 |
创业板发行条件为什么选择这些财务指标?
答:创业板发行条件共选取了五项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和未弥补亏损。
(1)净利润。《证券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尽管净利润指标不代表企业的成长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可控制市场风险。
(2)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创业板引入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净利润指标的补充。
(3)营业收入增长率。目前我国主板和境外创业板均无该指标要求,创业板创新引入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主要考虑到创业板服务于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定位。
(4)净资产。考虑到创业企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设置净资产指标可确保创业企业具备一定的资产规模。
(5)未弥补亏损。创业企业的风险高于主板公司,如采用单一净资产指标很可能出现资本蚕食的情况,发行前如存在未弥补亏损,则意味着新股东在企业上市后不能马上分享企业收益,而是需先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较大。为有效防范风险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创业板要求创业企业上市前不得存在未弥补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