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妖股”中毅达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涉嫌信披违规或面临退市风险)
5月9日晚,上海中毅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毅达”)公告称,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其中显示,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中毅达表示,公司若因此立案调查事项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况,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因为业绩不佳,中毅达早已成了年报方面的“老大难”。《国际金融报》记者曾数次发文直指中毅达年报造假问题(详见《中毅达连续两年财务造假:项目还没完工,“钱”已到账》、《〈国际金融报〉展示现场证据再问中毅达财务造假:“完工”项目未完工,广东6个苗圃均称林调公司没来过,这些都不是造假?》等)。
年报“难产”
即便可能面临退市后果,中毅达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依然宣告“难产”。
原定于4月28日发布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的中毅达,最终无法在期限内披露报告。
中毅达将“难产”归咎于多个方面:原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导致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进场时间较晚;原财务总监不够尽职尽责,导致财务部门未达到以下要求,造成下属公司在审计过程中不配合提供相关审计资料。此外,报告完成时间和公告时间相差较短,董监事和审计单位沟通不够充分,同时部分董监事不恪尽职守,不重视2017年年度报告及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工作。
最终,公司董事会无法就财报等相关公告达成一致意见,3位董事会成员投出反对票、2位投出弃权票。
投出反对票的董事会成员对于相关议案均列举出较多反对意见。
对于反对的理由,相关董事会成员举出的主要包括中毅达目前实控人迟迟未披露(此前《国际金融报》记者曾以独 家报道《女董秘为何拒绝升迁?中毅达陷明暗实控人博弈,*ST新亿实控人黄伟如何导演这场戏?》直指中毅达内部实控权变动,监管层也发函连番追问,但中毅达在穿透大申集团股东层后,仍无法对其实控人进行确认,因此也无法确认自身的实控人)以及中毅达在年报编制期间解聘原核心经营层及财务人员,从而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确认。
此外,中毅达副总经理李春蓉和独立董事张伟还指出子公司新疆中毅达源违规支付的数笔贸易款未收回,该交易存在严重的内部审批流程违规性问题。张伟称,其本人及其他董事在多次董事会微信会议中予以问询,经营管理层明确以上支付不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并承诺在2017年12月前收回。但截至年报审计披露未能全额收回,已经对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上河建筑2017年1月至4月专项审计报告至今未出结果,无法评估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是相关人员投出反对票的理由之一。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独 家获得的信息,此前为中毅达大量输血,为其年度报告扮演“救世主”的福建上河,不会再配合中毅达做盈利报表。福建上河的实际控制人也于2017年底递交辞呈,离开了中毅达。
董事杨永华则直指,董事会自2017年下半年后未召开过现场会,董事会形同虚设,公司重大事项不汇报,不及时信披。
造假专业户
追溯过往,因为业绩不佳,中毅达早已成了年报方面的“老大难”,每年年报发布期间,对于中毅达而言都是“痛苦且煎熬”的。
2015年,因为业绩不佳,中毅达不惜虚构了2015年三季报收入,将第三方已完成的工程量确认为公司三季度收入,由此虚增三季报营业收入7267万元,占三季报营业收入的99.56%(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299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08.19%(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为6717万元)。
在这一行为遭到证监会处罚后,中毅达似乎并未引以为戒,一年后故伎重演。
《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发文直指,中毅达2016年的年报无论造假金额、造假范围,还是造假产生的影响,相较2015年都更为严重,在造假歧途上越走越远。(详见独 家报道《中毅达连续两年财务造假:项目还没完工,“钱”已到账》)
中毅达业务主要贡献量来自于2016年超低价收购的福建上河建筑和子公司厦门中毅达。
《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对中毅达在贵州、中山、厦门等地项目的实地调查,发现福建上河承接的工程项目中均存在大量的提前确认,中毅达声称2017年3月便“完工”的2.38亿项目,半年后依然在施工。(详见《〈国际金融报〉展示现场证据再问中毅达财务造假:“完工”项目未完工,广东6个苗圃均称林调公司没来过,这些都不是造假?》)
此外,厦门中毅达除了利用厦门金砖项目,提前确认收入,还大量虚增资产,通过人为增加苗木数量、提高苗木规格等方法,至少虚增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中毅达苗木资产额5亿至6亿元(真实的苗木资产额仅为2亿至3亿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