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新三板机器人公司业绩分化 大企业争夺产业链上游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闫坤 2018-04-16 14:33: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11万台,同比增长68.10%;2018年前2个月,产量近1.9万台,较2017年前两月同比增长37%。

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机器人领域的资本运作也此起彼伏,并购、融资事件频发。不过从新三板公司的业绩来看,“盛世”之下,企业“马太效应”也逐步凸显,机器人行业业绩分化加剧。

业绩分化

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4月13日),已有20余家新三板机器人公司发布2017年业绩。

目前净利润最高的是伯朗特。2017年,伯朗特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73%;净利润4667万元,同比增长57%。

伯朗特董事长尹荣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高增长主要源于公司自2016年底逐步从直接销售向应用商销售转型。

伯朗特通过给应用商让利、返点(最高返点达20%)、提供授信等,使应用商成为公司的“命运共同体”,公司成为“天下智能制造领域草根的创业平台”,2017年应用商为伯朗特贡献了72%的营业收入。

主营机器人玩具制造的佳奇科技,2017年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3667万元,同比增长20%。

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的江苏北人,2017年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400万元,同比增长40%。

从净利润规模看,2016年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的10家新三板机器人相关企业,除了天弘激光和超力电机2017年净利润下滑,其他8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正增长企业占比80%。其中,天弘激光净利润下滑是因为扩大生产、投入增加;超力电机则是2016年确认了2200多万元股权收益所致。

相比之下,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内的1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17年净利润下滑的有7家,正增长企业占比仅56%。而2016年净利润在500万元以内的森井科技、白马数控、高登威等,或盈转亏,或亏损进一步扩大。

“公司的发展前景主要还是看公司有没有找好定位,做好创新,做好市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认同中小机器人企业发展受限的观点,“在一些细分领域,很多中小机器人企业发展非常好,我们颁奖的中小机器人企业中,很多业绩增长都不错。”

在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等单位举办的2017年深圳机器人年度评选上,新三板公司中源智人,以及曾在新三板挂牌的朗驰欣创等公司获评“技术创新企业”。

上游核心零部件价值凸显

关键零部件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的上游。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在部分核心部件上取得一些研发突破,但是大部分关键零部件仍需要采购国外产品。

从成本看,机器人技术的核心和难点集中在上游零部件市场,成本和利润也一样。核心零部件中的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占总成本的比例近7成,且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领。

机器人市场大热,给上游零部件带来巨大市场机会的同时,也给下游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昆机器人在年报中表示,机器人市场大热使行业面临零部件价格上涨,交货期延长等风险,甚至可能影响公司项目的正常实施进度。

“对传统机器人企业来说,这个风险一直都存在的。”毕亚雷表示,但是现在机器人的范围非常宽泛,除了传统上的运用减速机、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像酒店、银行、医院用的很多机器人并没有用到上述核心零部件,“零部件的上涨应该不是全行业性的。”同时毕亚雷认为,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上涨会给零部件带来更多溢价,客观上进一步刺激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

对于有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或者实现零部件国产化的机器人企业而言,优势正在凸显,如伯朗特。“目前伯朗特机器人已经实现100%的国产化。”尹荣造介绍,这使伯朗特在给应用商大幅让利,机器人价格降低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仍保持稳定增长。

从2017年年报可以看到,核心零部件的销售,甚至为伯朗特贡献了近6800万元的收入。而一些核心技术还有一定短板的企业,不少走上了营销战和价格战的路径上来了。

在新三板机器人公司中,因为“价格优惠”、“促销”导致毛利率下降,净利润下滑的案例也不少,如西格玛和深蓝机器。西格玛在年报中明确,由于给经销商客户的产品售价优惠,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下滑,营业成本增加。

数据显示,2017年西格玛在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下,营业成本从3200万元增长到3400多万元,使毛利率从44%下滑到35%,下滑近10个百分点,拖累净利润下滑近三成。

大型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从2013年开始,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提速。随着渠道、技术、市场的成熟,大型企业越走越快。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主要企业新松机器人、埃斯顿、伯朗特和拓斯达,2016年合计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

业内有分析认为,机器人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有可能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饿死”。

由于近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迅速膨胀,采购规模急剧扩张,下游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始自主研发机器人,布局上下游,如富士康、美的等。

最典型的是美的收购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以及格力将机器人定位为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

在新三板上,伯朗特等龙头机器人公司也频频出手,布局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

2015年7月,伯朗特收购了深圳华成工控。华成工控是一家主要从事工业控制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在注塑机专用控制系统、水平多关节专用控制系统、视觉系统等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尹荣造在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收购华成工控即是有加快布局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考虑,目前伯朗特正推动华成工控的IPO事宜。

在资本层面,顺丰、京东、阿里、腾讯等电商、物流、互联网大户,也开始深度介入机器人领域,在自身建立机器人研发团队之外,频频出手投资机器人公司,给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机器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新三板移动机器人企业佳顺智能董事长李特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的大量涌入,让很多融到资的机器人企业不计成本地“烧钱”,让很多规模较大的企业“非常难受”。因此李特认为,3年之内,在迎来市场爆发的同时,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

佳奇科技则表示,当前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品牌和渠道商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市场份额会不断提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