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离随报随上还远吗)
今年以来,IPO堰塞湖问题有所好转,而IPO排队企业数量出现了急速下降的迹象。时下,正处于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重要时间点,而从最新的政策分析,IPO注册制改革授权期限也从原来的2018年2月28日延长至2020年2月29日。换言之,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将会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并把相应的配套措施给予完善,以加快股市从核准制往注册制过渡。
排队企业数量骤减,并创出了近年来的数量新低,这也是IPO堰塞湖问题加快解决的真实写照。然而,在IPO堰塞湖加快解决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态度,而对于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状况,基本上呈现出严审核、偏高否决率以及审核标准趋严的特征。
此外,对于近期IPO审核趋严的现象,也可能存在为以后部分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市场创造积极的条件与空间。最近一段时期内,A股市场对独角兽企业的回归抱以欢迎与开放的态度。从富士康的快速审核到宁德时代的发行加速等现象来看,实际上也反映出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有望为其放宽相应的审核要求。
然而,对于批量的独角兽企业上市,则需要更多的融资空间以及筹资的需求。由此一来,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回归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就目前而言,市场期望最高的,依旧是CDR的形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独角兽企业选择何种形式回归A股市场,最终还是会给A股市场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融资压力。对此,一方面针对存量IPO堰塞湖延续了IPO审核趋严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为部分达标的独角兽企业放宽审核要求,由此减缓市场集中筹资的压力,同时可以满足独角兽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
或许,对于部分达标的独角兽企业的上市过程,更像是一种定向注册制的形式,并由此逐渐引导A股市场IPO逐步向全面注册制的靠拢,最终完成IPO随报随上的发行目标。但对于A股市场注册制的推进,确实不宜激进,更需要循序渐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近年来的IPO排队企业,还是未来可能存在IPO绿色通道的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它们的最终上市,所导致的直接结果,还是加大了股票市场的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整体容量,并强化了股市的融资定位功能。很显然,这与均衡股市投融资功能的发展目标还是有所背离。至于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以及投资回报预期,也确实需要增添更多的保障。
现阶段内,无论是IPO随报随上的发行模式,还是独角兽企业的IPO绿色通道,都确实需要慎重思考,并加快配套的完善以及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对于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持股成本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对称等问题,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普通投资者的交易公平性,而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依旧约束着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运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