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新三板在线2018策略报告(二)产业篇

来源:新三板在线 2018-02-26 09:28: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导语展望2018年,新三板在线研究院预计,各方面的改革与监管措施不会倒退。总的来说,具备高、新等技术特征的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更快,预计未来对整个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度还会继续提升。

(原标题:【收藏】新三板在线2018策略报告(二)产业篇)

导语展望2018年,新三板在线研究院预计,各方面的改革与监管措施不会倒退。在降杠杆、金融严监管、打破刚兑等组合拳之下,“发展与风险”这对矛盾如何协调,将成为重要的看点。

新三板在线 · 2018-02-25 · 文/陈睿 郭浩文

新三板在线研究院核心观点:

1.受益于“三驾马车”的出色表现,2017年我国GDP增速收官于6.9%,稍好于市场预期,从季度数据来看,经济发展整体平稳,多项经济指标得到修复。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2018年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如特朗普的“内缩政策”如何影响世界贸易?“灰犀牛”迎面而来,我们是否有充足的时间予以应对等,都是2018年中需要直面的问题。

2.回顾2017年,中国股市走出了结构性行情,以上证50为代表的权重蓝筹股一路高歌猛进,全年涨幅超过25.73%,跑赢了包括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在内的大类指数,其表现称得上独领风骚。

3.展望2018年,新三板在线研究院预计,各方面的改革与监管措施不会倒退。在降杠杆、金融严监管、打破刚兑等组合拳之下,“发展与风险”这对矛盾如何协调,将成为重要的看点。

4.从周期理论角度分析,全球似乎要开启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但从美国、欧盟、亚洲等地多项数据来看,这一逻辑存在被证伪的可能性。对国内来说,作为大类资产配置,地产、汽车、钢铁、煤炭等在2017年的投资表现已经基本反映了基本面,2018年再作为主要配置似乎不是最好的选择。

5.新三板在线研究院认为,在金融降杠杆、供给侧改革、中央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大背景下,我们建议避开重资产行业,转而瞄向科技领域,如5G、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

4. 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概况

4.1我国2017年GDP增速6.9%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82.7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与2016年的增速相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Q1、Q2、Q3、Q4的GDP增长率分别是6.9%、6.9%、6.8%及6.8%,没有太大的波动,经济整体发展平稳。

从三驾马车的角度分析,投资仍是主要力量,消费次之,而今年GDP增速稍稍超预期的因素是进出口贸易回暖比较积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进出口总额约2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元,同比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年顺差达2.87万亿元。

4.2第一产业增长平稳,对GDP贡献度略有下降

2017年,我国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约6.54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8.6%下降至现在的7.91%。

从实物角度分析,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17亿吨,同比增长0.3%。其中,夏粮产量14031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44585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549万吨,增长2.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1.3第二产业高端制造业附加值有所提高

2017年,全国第二产业生产总值33.46万亿元,占GDP比重升至40.46%,较前一年39.9%有所提高。

而从工业增加值角度分析,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具备高、新等技术特征的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更快,预计未来对整个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度还会继续提升。

1.4第三产业对GDP拉动贡献进一步提高

2017年,全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约为42.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1.63%,与上一年占比基本持平。而从GDP贡献角度来看,由于第三产业的规模较大,因此贡献率从2016年的58.4%提升至60%,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这一数据的背后,隐含了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国内经营成本提高,外商将低端制造业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另一方面,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向好。一正一负的效果,便是第二产业空出的贡献率被第三产业填补。

5.“三驾马车”分析

5.1消费:网上零售成新的驱动力

201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与2016年10.4%的增幅相差不大。其中增长较快的板块是农村消费,2017年同比增长了11.8%,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从网上和网下零售情况来看,网上零售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网下零售。根据统计,2016年2月至12月,网上零售总额月均增长率达到26.98%,而到2017年,网上零售总额的月均增长率更是超过了32%,相较于2016年有加速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网购平台的普及,以及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5.2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回升

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2887亿元,增长10.1%;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其中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2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19093亿元,增长6.2%。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与1-11月同比持平,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与上月环比增长0.53%。

5.3进出口:由负转正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进出口总额2706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15342亿元,增长7.4%;进口11722亿元,增长0.9%。

6.国民重要产业分析

6.1房地产: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数据方面,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7%(2016年6.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7%(2016年22.5%),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7%(2016年8.1%),购置土地面积同比增长15.8%(2016年-3.4%)。

政策方面,房地产投资近年来受到政策层面极严调控,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持续下滑,中央多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中央经济会议表示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不难看出,2017年房地产投资和购置土地面积增速比上年提高,但在终端,销售遇冷加上调控压力,预计未来会促使中小型房企拿地更加谨慎。

另外从房地产行业资金支持的角度来看,房企融资通道收缩严重,特别是随着信托打破刚兑等政策影响下,房地产作为底层资产的产品销售难度会大幅增加。同时,2018年初,部分银行口子已经暂停开发贷款,四证不全不能发放任何贷款。

新三板在线研究院认为,在市场、政策、融资等多方因素叠加的影响下,2018年房地产市场应该只求平稳过渡,超预期的可能性非常小。

6.2基建:环境及公共设施占投资比重上升

从基建存量角度分析,目前中国基建的存量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20至30年的差距。所以,在基建投资的潜力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另外,从基建的投资结构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占比已经从2010年的34%上升至2017年的47%左右。特别是管理层提出美丽中国战略后,关于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明显提高。据悉,目前生态保护和环境业占比约为4%左右,在政策推动下,这一比例有望继续提高。

6.3汽车:2018年购置税优惠结束,行业回到低增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