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中国经济将发生五大逆转,投资首选港股
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看来,未来的政策主线是去杠杆、补短板,2018年,中国经济将会发生五大重要的变化:CPI或将强于PPI;购房需求回流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则销量下滑;需求外强内弱,出口增速或平稳回落;融资增速趋降、货币增速趋稳;供给和需求关系逆转。2018年要从关注供给重回关注需求,要重视需求下滑对投资的影响。
对于投资机会,姜超表示,港股应该排在首位;第二是国内债市,国债利率处于历史高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第三是与避险有关的黄金。在内需当中,对和PPI有关的商品、房地产等相关资产相对谨慎,而和CPI有关的消费和服务仍有支撑。
其思考逻辑如下图:
彭文生:中国金融周期拐点正发生,房价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2018年靠什么进行资产配置?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投资者依赖美林时钟进行经济周期资产配置不太奏效了。因为美林时钟是按照经济周期的过热、滞胀、衰退、复苏这四个不同阶段来看资产配置的,但这四个阶段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在大部分时间经济总是不温不火,同时金融风险在不断累积;出现这一现象与金融周期有关。
彭文生判断:
中国的金融周期拐点正在发生。
2018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大概率将呈现“紧信用、稳货币、宽财政”的组合。
如果加强金融监管对限制杠杆的作用,房价调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
从杠杆和信贷的近期发展看,其对未来的资本利差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股市不利、对债市有利。
其思考逻辑如下图:
陆挺:继续看好特大城市,需警惕三四线风险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2018年将迎来经济下行周期,主要表现为GDP缓慢下行,因为2016年-2017年很多的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不可能长期持续。
关于城市化发展,他认为,2018年可能会放缓。从目前政策来看,正拉动特大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防止过多的资源到小型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产业会得到进一步的集聚。新一轮并购潮将产生。
2018年,新兴产业将爆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或迎来机会。此外,他还看好环保、国资、先进制造业等主题。
关于房地产,他认为,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库存的阶段,看好大城市和都市圈。他提醒,要谨慎投资经济增速低迷、非都市圈的三四线城市。
其思考逻辑如下图:
诸建芳:通胀渐起!金融监管总体更加趋严
展望2018,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全球经济将温和复苏,通胀压力逐步显现,更多的央行货币政策趋于收紧。中国经济筑底回暖,2018年流动性环境整体与2017年相当,消费增速回升,通胀渐起,投资回暖,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进一步好转。十九大后,改革将乘势而上,金融监管总体看会在现有基础上更加趋严。
目前,房地产价格、销售和投资都处于回落通道中,未来3-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需仍保持稳定增长,限购对刚需的影响有限,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有望保持一定增长。
其思考逻辑如下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