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终于要改革了 投行怎么变?)
2018年IPO可谓开局不利。1月份的IPO通过率已经降至36.73%,创造了历史最低点。但这似乎并不会仅是个例,随着IPO堰塞湖状态的逐渐缓解,低过会率恐怕会成为常态。
时代的逻辑在变,我们的评判标准也在变。实际上,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低过会率的背后是审核理念的变化。而这种审核理念的变化也将预示着未来上市逻辑将发生改变,一场变革或即将来临。
笔者认为,未来传统行业将会被淡化,而新经济、新业态将成为主流。这从监管层的一系列表态中可以看出。刚刚召开的2018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此前,1月19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表示,要着力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新产业的支持力度。
当日,上交所副理事长张冬科也表示,下一步要逐渐把上交所建成新蓝筹市场,新蓝筹企业包括新经济企业和高技术企业。
通过证监会和交易所相关领导的表态可以看出,未来新经济将成为主流。作为券商以及投行从业人员都应该认识到这种改变,认真学习新经济,提高对行业的理解能力。
要深知,投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员,任何市场变化投行都首当其冲。而在即将到来的这场变革中,投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目前这种趋势下看,大小券商平台两极分化现象将更为突出。
2017年,被称为最严内控指引的出台就已经深刻打击了中小投行。如今低过会率又将天平再度偏向大券商。
实际上,从目前来看,大券商的项目集中优势凸显。例如,在IPO排队待审项目中,前20家券商占比超过73%。尤其在IPO大省大券商平台占有率十分高。
良好的品牌为大券商奠定了客户基础,众多投行团队也提供了人员支持。笔者了解到,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的投行人数基本达到800人,而一些小券商投行团队不过数十人。
即将到来的变革或将重塑整个行业。小券商投行平台将越发缺乏竞争力,资源再度向大平台集中。以前靠几个人撑起投行业务的模式将不复存在,小券商平台试图在投行业务上实现弯道超车难度倍增。当然,小券商要想生存好并非没有可能。除提高内控、做好合规外,可以寻求差异化竞争,比如追求在细分领域优势。
笔者认为,接下来,认真学习新经济、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抓住行业机会都是投行们面临的新任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