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应用范围
持续扩展
整机的销售,是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基础,也是植保无人机企业前期“烧钱”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市场空间更大的植保服务则可带来长期持续的收入。
业内统计,虽然已经发展了数年时间,但是目前我国20.27亿亩耕地面积中,无人机植保服务渗透率仍然不足3%。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和美国的航空植保渗透率都超过50%,其中日本以无人机为主,美国则有大量的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
以目前使用较多的参数——国内无人机植保渗透率30%,每亩每年作业3次-8次计算,中国的植保无人机作业潜在面积达到18亿-49亿亩次。
而关于作业价格,据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了解,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作物,附带不同的作业条件,每亩作业价格差异较大。
以东北为例,据东北飞防联盟提供的2017年东北的植保无人机作业数据,如果是客户供药,矮颗作物,如小麦等,是每亩10元,而玉米等高杆作物价格稍高;如果是无人机自己带药作业,价格则为每亩15元-35元不等。
这和高科新农等提供的作业价格基本一致。不过据高科新农总经理助理吴义元介绍,2017年内蒙古玉米遇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的时候,传统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由于下压风场风力较小,对玉米这种高杆作物比较难以打透,当地农民甚至提出上百元一亩,请他们的单旋翼植保无人机进场作业。
上述只是作为“耕地大国”计算的大田作物,前瞻研究院指出,我国还有林地面积37.98亿亩,牧草地32.92亿亩,园地2.12亿亩。
尤其是根据农田保护条例和土地管理法,被纳入林地而不是耕地范畴的果树林,如柑橘、苹果、槟榔、椰子、芒果等果林,由于地形和作业难度较大,每亩作业价格甚至超过100元或200元,乃至按棵计价。
但是,林地等到底能够渗透到什么程度,市场拓展能有多快,哪些经济作物更适合无人机作业?常锋无人机CEO赵自超认为,“就算是国家来统计,恐怕都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常锋无人机主要生产的“天马”系列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由于载药量比普通电动无人机大四倍以上,马力更足,用在果树、高杆作物上,比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优势更大。
因此在硬件市场,又有油动、电动植保无人机之争,电动单旋翼和多旋翼之争等,使部分植保无人机企业开始在植保服务上采取差异化竞争的方式。
吴义元表示,由于公司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在载重、续航,以及风场等方面的优势,目前产品在福建、湖南等地丘陵地带的果树上,应用服务推进更快。
其他多旋翼无人机企业显然也注意到了这块市场,比如极飞正在海南进行槟榔、芒果、菠萝的作业验证,大疆也对记者称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攻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