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严审重塑市场秩序 各方需适应监管新常态)
七否六、五过一……首次公开募股(IPO)企业发审通过率不断突破市场预期,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当中。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防止企业“带病上市”乃是IPO审核的重中之重,这也就要求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需尽快适应新的监管尺度。
自去年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IPO审核的速度和力度,与此前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不到五成的发审通过率,改变了以往IPO上会企业大多数能平稳过会的状况。不少市场人士惊呼“本届发审委史上最严”,甚至不少人质疑发审突然严苛难以适应,过会率太低不近人情。事实上,从严审核并非空穴来风,注重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准标准早有监管表态。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在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履职仪式上强调,既要强化发审委制度运行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打造忠诚可靠、干事创业的发审委队伍,又要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切实提升发行审核质量,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IPO发审常态化之时,审核趋严已是必然之势。
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在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更注重市场质量的优劣,IPO审核从严从紧正当其时。一方面,IPO堰塞湖仍然高悬,监管层必须疏通困扰资本市场多时的IPO融资难题,对接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让更多优质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改善整个市场的生态体系和质量;另一方面,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也要求资本市场必须从源头切断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个体登陆A股,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在市场看来“过分严苛”的审核,正是在现行经济发展大背景和资本市场客观要求下,必须把握的监管原则。
对于新股审核日趋严格这一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应有足够的认识。改革有阵痛,适应得越早越容易抢占先机。新一届发审委对企业财务的真实性和可核查性、关联交易、毛利率异常等财务问题保持了高度关注,对涉及独立性、代持、业务模式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也十分重视。过去,业界过于依赖净利润、净资产等单一指标的做法,已明显不适应新的审核态势。发行人应摒弃弄虚作假之心,扎扎实实做好主营业务;中介机构须充分尽职调查,对发行人的经营合规、财务真实、信息披露准确性负起责任,更多关注市场空间大的新经济领域企业,当好“看门人”。不管发审通过率如何变化,可以确定的是,IPO大门随时为经得起考验的发展质量高、合规性强、主营业务突出的企业打开。
关键词:IPO严审市场秩序新常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