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力思:收购iro中国区代理权 持续推进多品牌集团在中国落地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马莉,陈腾曦,林骥川日期:2018-01-11
完成对IRO中国区代理权收购,有助于公司从具体事务层面,重点推进IRO在中国的品牌及渠道扩张。公司在17年4月12日完成对IRO的并表,目前实际持有IRO品牌全球范围45.7%的股权,拥有控股权。IRO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已经进入了全国50个国家,在巴黎老佛爷、巴黎春天、BoMarche均开设门店。
具体在中国的拓展上,IRO于2017年2月进驻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现已陆续南京德基广场、北京SKP、杭州大厦购物城、北京王府井中环等地开设门店。在此次收购后,我们认为歌力思将开始全面负责IRO产品在代理区域的销售和经销商管理。这有助于公司提高对IRO产品在渠道开拓、产品营销、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的把控程度,使管理更灵活更符合国情,最大程度帮助产品在中国规模化落地。
主品牌歌力思17Q4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LaurelQ4逐步盈利
在中高端零售回暖的大背景下,公司主品牌歌力思在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超出市场预期、16年Q4基数较高的情况下,17年Q4依旧保持了良好的零售端增速。考虑零售数据向好持续,我们预计18年公司主品牌仍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长。
在Laurel方面,随着全国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Laurel在17年Q3继续保持超过120%的收入增长,并且在Q4逐步实现盈利,全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我们预计在歌力思主品牌设计研发、市场营销及供应链体系的帮助下,Laurel有望在18年开始为公司贡献利润。主品牌的高速增长之余,Laurel的成功盈利侧面体现出公司自主孵化品牌成功,多品牌间的协同效应已经开始得到体现。
由于歌力思主品牌收入端的快速复苏以及Laurel在收入扩张下逐渐达到盈亏平衡,包含歌力思及Laurel的母公司净利润在17年前三季度实现96%的增长达到8368万元;Q3单季度母公司净利润近4000万元,同比增长164%,基本恢复到15年三季度的水平。
EDHardy收入增速加快同时单店收入增速复苏。公司收购的轻奢潮牌EDHardy在17年Q3收入加速增长,17年Q4预计依旧保持增长趋势,我们预计同店增长+展店下EDHardy在18年仍有望保持20%的增长。
代运营公司百秋随行业一起迅速增长。作为中高端箱包类出色的代运营公司,百秋电商在各大服装品牌线上销售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在17H1实现净利润1714万元,同增127%。公司成功运营的品牌包括服装类的Sadro、Maje、6ixty8ight;手表配饰类的潘多拉(PANDORA)、天梭表(Tissot)、SWATCH、FOSSIL;箱包类的ELLE、Kiplig、Delsey;鞋履类的Clarks、Achette、Dr.Martes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我们认为百秋达成17年4200万业绩承诺的概率较大。
17年8月以3700万元人民币收购薇薇安谭75%的股权,继续丰富品牌矩阵。薇薇安谭成立于17年6月27日,其拥有美国设计师品牌VIVIENNETAM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权,成立主要目的便是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VIVIENNETAM品牌。本次收购后,公司将持有薇薇安谭75%股权,我们认为VIVIENNETAM具有东方文化气息产品,可以对公司目前的中高端商务女装及时尚潮牌的产品矩阵起到较强的补充作用,首家门店已于年12月在北京开设,2018年计划开设15家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各品牌增长健康,维持17全年净利润2.9亿以上的预测。我们预计17年歌力思主品牌利润将会保持接近20%的利润增长,贡献1.5+净利润亿;EDHardy17年有望保持15%左右的增长,在全年并表下有望贡献1.2亿+净利润;Laurel我们预计有望盈亏平衡;百秋参照业绩承诺,有望贡献3200万并表利润;IRO于4.12并表,我们预计全年IRO品牌有望贡献接近2000万利润。考虑到公司3000万左右的股权激励费用,我们维持对公司17年净利润2.9亿的判断。
同时展望18年,我们预计歌力思主品牌依旧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长,EDHardy则有望在细分市场依旧向好的态势下保持20%的增长。同时我们认为Laurel在17Q4逐步盈利,17年全年达到盈亏平衡的情况下有望开始贡献利润。
公司目前市值71亿,预计17/18/19年归母净利润为2.9/3.7/4.2亿,对应PE为PE为25/19/17倍,对应业绩增速估值偏低。公司在主品牌收入迅速回暖的同时,并购的各个品牌均表现优秀,Laurel在18年有望贡献利润更说明公司自主孵化品牌能力以及各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已经得到初步印证。同时作为公司投资的最主要逻辑,我们依旧看好公司未来在时尚产业上的投资并购机会。
在当前整体中高端消费增长势头良好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中高端女装时尚集团在A股中的代表性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在目前位置上我们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销售遇冷、多品牌协同不及预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