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常态化输送源头活水长期利好中小创)
国际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去年1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IPO数量已达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深交所以202笔IPO数量摘得全球第一名,成为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紧随其后的是上交所,共完成195笔交易(同比增长61.2%);第三是港交所,共完成149笔交易(增加26.3%)。具体探究深交所这202笔IPO,因为深圳主板不扩容,全部直接涌进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其中,创业板又占了139笔,这已达到了创业板开板以来年度IPO的峰值。截至去年年底,中小板与创业板已分别有上市公司903家和711家,表明了中小板与创业板分别经过了近14年和8年多的建设后,已经初步呈现出一种蔚然大观的气象。
与一级市场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中小板与创业板在去年的二级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种走势,中小板综指下跌了1.25%,创业板综指下跌了15.32%。二级市场如冰,一级市场如火,各自走出了一种貌似冰火不相容的态势。
对这种现象给予解析的逻辑与事实是明晰的。IPO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是直接摊薄了中小创市场原有的存量资金,加之中小创个股原有的估值高、重炒作等积弊,直接导致了中小创综指在去年的颓势。与此形成直接对照的是,同在深交所,由于无IPO,加之估值较低,深圳主板的个股整体跑赢了中小创个股,深证成指去年上涨了8.48%,很明显是由深圳主板的龙头个股带动的,包括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等股价均大幅上涨。
换个角度,从中长期尤其是从根本来看,IPO则是为中小板和创业板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水,积聚更多更优秀的上市公司。新股的IPO,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入市。通过IPO上市的企业,直接促进与促成了社会资金向企业资本的转化。资本集中在上市企业,则直接促进与促成了上市企业的发展乃至是跨越式发展,加快与拓展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力度与宽度。显然,就中小板与创业板而言,IPO有利于轻资产、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而这些企业尤其是优秀龙头企业不同阶段的投资者,也就可以通过不同阶段的小投入来获得大回报。苹果在纳斯达克,腾讯在香港股市,还有国内多家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给投资者带来的10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回报,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IPO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发审委共审核了488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380家通过审核,86家未通过审核,22家暂缓表决,整体审核通过率77.87%。这与2016年全年91.14%的通过率相比,降低了14%。在没有实行注册制之前,对IPO的这种严格把关,有利于防止滥竽充数的企业占据现在依然因稀缺而宝贵的IPO名额。证监会要成立发行监察委和发审委并行运转,对证监会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位监察,力求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追责”,这将同样有利于推进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内的IPO在三公的环境中,稳步致远地展开。
普华永道预计,今年的A股将有约300只至350只新股IPO,融资额达1800亿元至2000亿元。从常理上推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IPO将占有其中的半壁江山。新股促老股,就如后浪推前浪一样,最终会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促成更多中小创企业的脱颖而出。
必须指出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IPO常态化,还要跟退市制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IPO常态化有利于新生新创且代表新经济大方向的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视野。退市制度则是证券市场实施优胜劣汰制度中至为关键的要点,唯有严格地实行退市制度,中小创板才能保证自身的活力与健康,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有了IPO的常态化,加上不松懈地实施着严格的退市制度,中小板与创业板在未来的时空里,将渐入佳境。无论在红海中搏杀,还是在蓝海里开拓,中小板的企业群里已经走出了海康威视、顺丰控股、洋河股份、比亚迪、苏宁云商等市值超千亿的蓝筹股。在创业板企业群里,也终将走出市值超千亿的的蓝筹航母。
关键词:IPO常态化中小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