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年营收增180倍 欧菲光演绎“速度与激情”)
进入欧菲光科技园的大门,园区正面墙上赫然写着“一切都为了客户”。十几年来,公司董事长蔡荣军带着他的创业团队,从红外截止滤波片起步,转入触摸屏产业,切入微摄像头业务,进军指纹识别领域,再到跨进汽车电子行业,几乎每干一行,欧菲光都做到了行业领先地位。
十年前,欧菲光全年营业收入才1.53亿元,净利润仅仅3055.14万元;到了去年,欧菲光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60亿元;今年上半年,欧菲光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50.21亿元,净利润超过6.20亿元。
2017年,欧菲光再次荣登《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排名第234位,同时上榜“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如今,欧菲光市值已经超过600亿。用蔡荣军的话说就是:“欧菲光一直以百米冲刺速度去跑马拉松。”
经历触摸屏行业兴替
时间回到2010年,刚刚登陆中小板的欧菲光迎来了第一批前来参观调研的投资者。接待投资者的工作人员充满自豪感,因为上市之前的三年中,欧菲光营业收入连年高增长,从1.53亿元增长到3.72亿元,主营产品红外截止滤波片已经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这在当时是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但蔡荣军并没有满足于这种“小富即安”的状态。上市第一年,欧菲光实现的营业收入达到了6.18亿元,依旧高增长,但净利润较上一年基本持平。蔡荣军意识到,原有业务增长空间不大,亟需新的增长极。
当时,苹果的iPhone手机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iPhone手机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了触摸屏热,全球各大手机厂商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纯平触摸屏手机,触摸屏在手机领域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手机触摸屏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局面。
受到iPhone手机热卖的启示,蔡荣军当时就决定切入到触摸屏领域。
在欧菲光还没上市募到资金之前,蔡荣军就已投入资金购买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地国际顶级的生产设备与检测设备,在苏州和南昌投资了触摸屏项目。随着IPO募集资金到位,欧菲光又在触摸屏项目上继续投资了超过10亿元。
刚开始,欧菲光的触摸屏产品受到了中兴通讯、金立、康佳等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的采用,年出货量超过100万片;超募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之后,欧菲光成为三星等国际品牌的供应商,并迅速占领了市场。
随着募投项目产能释放,欧菲光的经营业绩在2012年、2013年大放异彩。2012年,欧菲光营收和净利分别为39.32亿元和3.21亿元。到了2013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91.02亿元和5.71亿元。
然而,苹果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新一代iPhone手机改变了整个触摸屏行业。iPhone 5手机抛弃了原来G+G电容式触摸屏方案,而是采用了将ITO导电薄膜内嵌到液晶显示面板下面的in-cell方案。而三星则采用了on-cell方案。
两大国际智能手机品牌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新的触控显示方案,对于国内触摸屏厂商而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
“在那个时候,不少触摸屏企业因此而倒下,行业龙头企业如今也还喘不过气来。”欧菲光董秘肖燕松说,“慢慢地,整个行业就开始分化,形成了中高端手机用in-cell方案,中低端手机采用外挂式薄膜方案。”
欧菲光能在行业巨变中活下来,并且站稳了脚跟。“我们去年触摸屏的出货量大概1.8亿片,基本上是全球最大的。”按肖燕松解释,欧菲光电容式薄膜方案有两个优势:一是厚度比较薄;另一个是成本有相对优势。而成本较高的G+G方案现在基本已经被淘汰了。
“因为技术总在革新,随着OLED柔性显示屏幕被高端智能手机广泛应用,我们认为可能是个机会。”肖燕松说,外挂式薄膜方案可以弯曲,非常契合OLED柔性触控一体化方案,苹果公司发布的最新款手机iPhone X,据行业人士推测,就是采用OLED显示屏+外挂式电容式触摸屏的技术方案。
手机摄像头业务从0到1
2015年对欧菲光来说是一个“坎”,用肖燕松的话来说,“正是青黄不接、内外交困的时候”。
这一年,欧菲光营业收入出现了上市以来第一次下滑,而净利润更是从2014年的7.22亿元下降到4.78亿元。而这一年,欧菲光股价达到了阶段高点之后,在股市剧烈波动背景下,股价急转直下,持续大幅下跌。
“那时候压力很大,投资者经常给我们打电话。”肖燕松说,新业务刚投入还没产生规模效应,几乎没有收入,利润率没能提起来,原来老业务触摸屏又不断下滑,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手机采用in-cell方案,欧菲光的产品被挤到中低端市场。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也给欧菲光带来成本压力。
肖燕松所说的新业务,正是微摄像头业务。2012年,当苹果公司和三星相继抛弃原本的触摸屏技术方案之时,恰逢微软公司推出了超级本,让国内触摸屏企业看到了一线生机,纷纷投资扩产用于超级本的中大尺寸触摸屏。欧菲光刚开始也跟风投资中大尺寸触摸屏项目,但不久后经过一番思索,蔡荣军决定投向手机摄像头业务。欧菲光通过定增募资投入20亿元建设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扩产项目。
“摄像头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零组件,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来拍照,而不会再用一个卡片机,拍照效果好坏其实也是消费者选用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摄像头在一部智能手机中的价值量一直在往上走,像素一直在提升,从原来的百万像素到现在的千万像素,从单个摄像头到双摄像头转变,甚至还有3D摄像头。”肖燕松说。
在当时,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存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国内市场主要被三星、LG、夏普等国外企业占领,国内能够大规模量产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的企业较少。肖燕松认为,对于欧菲光来说,是“难得的产业机会”。
“行业壁垒比较高,科技含量比较足,对于我们这种拥有技术储备的科技型企业来讲,快速占到制高点上,通过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客户,引领我们成长。”肖燕松说,目前来看,当初的设想达到了预期效果。
肖燕松介绍,欧菲光2012年开始做摄像头业务,到去年(2016年)底单月出货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接近3亿颗。“公司摄像头业务的收入去年在全球能排到前五,希望今年能排到前三。”
2017年4月1日,欧菲光完成收购索尼华南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在摄像头模组领域的技术制程和客户结构得到重要补强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公司摄像头模组生产制造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服务水平。
汽车电子化带来新机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欧菲光“青黄不接、内外交困”的时候,蔡荣军却宣布进军汽车电子这个全新的领域。2015年,欧菲光在上海设立欧菲智能车联的全资子公司。2016年,欧菲光通过定向增发募资13.7亿元,加强智能汽车电子的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建。
“汽车电子是未来的战略方向,消费电子慢慢地会进入一个成熟期,智能手机也好,平板电脑也好,全球的销量已经很大了,销量再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也不太容易,公司要保持发展,必须找到一个新的领域。”肖燕松说,“我们希望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能够齐头并进,双引擎驱动。”
肖燕松认为,汽车电子的市场空间足够大,当前汽车电子化的趋势,使得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占比由过去的百分之二三十提升到现在百分之三四十。在一辆汽车中,电子化的相关产品价值大概有1.5万至2万元之间,全球每年大概有一亿辆新车的销量,因而,汽车电子也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跟消费电子的市场规模相当。
“汽车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品牌正在崛起,而电动汽车中的汽车电子占比更高。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趋势,包括自动驾驶等一系列新技术也在改变整个汽车行业。”肖燕松认为,汽车电子市场很大,而且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给欧菲光带来一个新机遇。
然而,不同于欧菲光以前切入的微摄像头领域,汽车电子已经伴随汽车工业发展几十年,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作为行业的新进者,欧菲光不得不考虑差异化竞争策略。
“汽车电子可能会有比较强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选的方向,也是比较新的产品,比如汽车的中控屏,那是特斯拉出来之后才开始流行的,带触控的中控屏,另外一个就是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智能驾驶需要车载摄像头在数量和品质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也给欧菲光带来新的机会。”肖燕松认为,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一样,会产生很多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生态。
去年,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约8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28亿元。
天时地利人和
从年营收1.53亿元发展到260亿元,10年180倍的增速,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个“奇迹”,欧菲光做到了。肖燕松认为,成功并非偶然。
“企业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我们来讲,快速发展一段,夯实一段,再快速发展。”肖燕松说,“一个行业有波峰有波谷,一个好的企业能在行业谷底的时候,通过修炼内功也好,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也好,挺过去,在行业复苏的时候继续成长。”
在肖燕松看来,2011年和2015年是欧菲光比较艰难的年份,但公司经过夯实基础,寻找新的突破口,最终实现快速成长。“老板(蔡荣军)看得准,舍得投资源,足够拼。高管团队紧紧跟着老板往前拼,最终来讲,是人的因素。”
肖燕松以微摄像头业务为例,“在2012年刚投资这项业务的时候,市场并不看好我们,当时投资好几个亿,设备买最好的,网罗LG、夏普等一线厂商的工程师、生产人员甚至包括销售人员,大家一起拼,才逐步做起来。”
实际上,欧菲光整个团队能持续保持高昂的创业激情,与公司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无关系。“我们推覆盖范围尽可能广的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还专门针对不能持有A股的境外员工派发股票增值权,企业的发展能给身处其中的人带来切实利益。另外,公司考核业绩为导向给想做事的人充分资源放权去做,整个团队整体上保持比较有战斗力,这个也反映到经营成果上。”
“很多人问欧菲光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认为是创新能力。”肖燕松说,欧菲光在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韩国水原、台北等地设立研究中心,获取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资源,获取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产业信息。在国内新设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指纹识别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已全面构建了多技术方向、多层次、跨平台的研发体系。
2016年,欧菲光研发投入14.4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41%,同比增长52.99%。
“我们这一代,正好赶上了中国国运上升的好时代。”肖燕松认为,从大环境来讲,欧菲光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宏观环境在变好,国内整个配套更齐全。“如果不是华为、oppo、vivo、小米这些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快速崛起,也没有我们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当然,上市公司发展更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肖燕松说:“2010年上市,将近10亿元的募集资金全部投入到触摸屏的开发,如果没有这一笔投入,我们不可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
此后,欧菲光通过两次定增募资,分别投入建设微摄像头项目和智能汽车电子项目。“制造业要靠自身的发展实现滚动式发展比较难,像我们,每一次投资都是十几个亿,我们到去年利润才到了7个亿,等着滚动式发展,肯定是做不到这么快的成长速度,所以资本市场在公司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