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员工持股计划坑了自家人:多家现浮亏 展期成缓兵之计)
自证监会2014年6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员工持股计划一度被市场热捧,逻辑很简单:上市公司总不至于“坑”自己人吧?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2015年初至2017年8月18日,A股公告已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共393家,其中亏损比例超过50%,而不少公司在存续期满后,选择了延期应对。
员工持股计划亏损压力大,展期成“缓兵之计”
据统计,2015年初至今A股共有464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涉及393家上市公司。然而,以往被视为股价安全垫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然“走样”。截至8月18日收盘,上述464份员工持股计划中跌破成本价的有253份,占比55%。
其中,万达信息亏损最大,浮亏比例约80%,其次,吴通控股、香雪制药、金运激光、武汉凡谷的亏损比例达60%。
时报君统计数据发现,有两个时间段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浮亏(亏损)比例较高,分别是2015年6月1日~9月30日及2016年1月1日~2月29日。也正对应A股大幅下跌的情形。
值得关注的是,有不少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或存续期满后,面对亏损都选择展期应对,比如辉煌科技、平潭发展、雪迪龙、武汉凡谷、永贵电器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展期公告。
“对于浮亏的员工持股计划,如果上市公司不采取一些拯救措施,而是直接在二级市场平仓,那么参加持股计划的员工将承受亏损的后果。”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展期是比较受上市公司欢迎的一种解决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寄希望于未来股价上涨。
有不少投资者认为抄底员工持股有良机,沪上一位基金投资经理认为,抄底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股票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公司员工认购股份锁定到期之前,如果公司股价仍较成本价折价较多,则很可能会释放积极信息促使股价回升,适当减亏。虽然上涨概率不是百分之百,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长江证券分析师在接受时报君采访时表示,不少投资者视员工持股计划成本价为重要投资参考,其逻辑是,上市公司不会轻易让自己员工亏钱,否则持股计划将失去激励意义。但有种情况需要注意,员工持股计划如果当初放了杠杆,面临亏损也不得不“割肉”,投资者被套的可能性也很大。
员工持股计划无法展期只能选择“割肉”
并非所有员工持股计划都能选择展期,也有巨额亏损无法展期只能割肉的案例。最惨的当属万达信息员工持股计划在今年7月24日-25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斩仓。
据万达信息大宗交易数据显示,7月24日700万股的成交价格为12.59元,成交金额为8813万元,7月25日合计卖出755.58万股,成交价为12.42元,累计成交9384.35万元,两次合计成交18197.35万元。
万达信息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大成基金-万达信息1号资管计划于2015年6月8日~10日陆续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合计达727.79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1.45%,购买均价为137.26元,存续期为36个月,公司于2015年6月11日实施了权益分派方案,每10股派1元人民币现金,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现金股利72.78万元,持有公司股票增至1455.58万股。
为何万达信息无法选择展期员工持股计划,长江证券某分析师向时报君表示,员工持股计划不展期,可能是因为资管计划做了超过1:1的银行杠杆,存续期内监管层提出了相关要求,配置杠杆不能超过1:1,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到期后不能展期,不少之前杠杆比例过高的员工持股面临存续期届满不能续期的情况,不得不清仓“割肉”。
类似情况还有金运激光。据金运激光大宗交易数据显示,5月11日68.15万股的成交价格为18.55元,成交金额1264万元,按照当时购买均价53.83元/股计算,这次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达66%。
还有汉威科技,3月14日晚公司公告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汉威电子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约为49元/股。在公司公告的前一天(3月13日),汉威电子发生了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数量相同(179.8万股),成交均价仅为19元/股。
据时报君了解,当年汉威科技员工持股通过资管计划做了1:2的银行杠杆,因此不得不得不选择亏本减持。
(原标题:员工持股计划坑了自家人,多家现浮亏,展期成缓兵之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