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夏幸福半年净利近54亿元 园区异地复制盈利逻辑兑现)
产业园区异地复制扩张,将会是华夏幸福未来盈利增长的驱动要素,这一产业布局逻辑正在兑现。
昨日晚间,华夏幸福公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截至6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6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3.7亿元,同比增长35.7%。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华夏幸福园区结算收入额达153.84亿元。此外,在京津冀以外较先进入的杭州区域和南京区域已跻身公司业绩增长极。
对此,有业内分析师认为,华夏幸福异地复制扩张的产业园区正逐步加大园区结算收入贡献,这一发展路径打通后,将为未来公司盈利提供核心动力,产业园区异地扩张实现盈利的逻辑得到兑现。
预收款项余额高达1330亿元
据上述业绩报告显示,华夏幸福投资运营的园区新增签约入园企业222家,新增签约投资额731.5亿元。不难看出,作为唯一跻身“千亿元俱乐部”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产业优先”,打造产业集群的战略打开了华夏幸福的独特发展路径。
目前来看,截至2017年6月末,华夏幸福预收款项余额约1330.6亿元,较期初增长29.8%。换句话说,上述款项将在未来3年内逐步结转为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利润,有利于锁定公司未来三年持续高增长的经营业绩。
另有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底,华夏幸福凭借约3600人的产业发展团队,聚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10大行业,累计引入签约企业近1300家,招商引资额超3300亿元,创造新增就业岗位5.1万个。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点表明,华夏幸福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盈利结构,均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华夏幸福产业发展持续发力,带动了其产业新城开发建设中园区结算收入的稳步增长。而随着公司园区拓展产业发展服务进入规模结算期,产业新城对盈利的贡献还将持续提升。
异地复制扩张盈利逻辑兑现
自2002年开始与固安县政府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PPP模式后,华夏幸福便逐步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力量代表。其以产业新城为载体,以创新理念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专业的产业服务,推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摸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道路。
今年上半年,公司与华为集团、美国ATI集团等行业翘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本、资源、市场等层面的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
而鉴于产业集群打造能力的优势,华夏幸福京津冀之外地区的产业园新增投资额增加,进而开始贡献产业园结算收入。以嘉善区域和来安为例,嘉善区域上半年新增签约投资额58.9亿元(2014年3.4亿元,2015年12.8亿元,2016年42.7亿元),占公司新增签约投资总额8.1%;同期,来安区域新增签约投资额37.5亿元(2016年45.3亿元),占公司新增签约投资总额5.1%。
据了解,截至报告期内,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基本覆盖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国家重点城市群。
对此,有分析师表示,根据2016年年报数据可知,华夏幸福产业发展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利润占比更是接近六成。在此基础上,公司今年上半年园区结算收入同比上涨55%,说明大量建设期及成长期的园区开始贡献收入,预计未来园区业务的营收、利润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公司通过多种融资手段盘活存量资源,确保园区开发进度,其产业新城运营商的产业发展能力在本轮地产下行周期中有望获得更多认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