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108家企业中,部分公司已经出现重大经营风险,而无暇顾及规范信息披露。根据主办券商光大证券发布的公告,因优诺股份生产经营已停滞,公司公章已被债权人控制,现已无法履行相应信息披露义务。优诺股份生产经营已停止,未及时编制2016年年报,公司无法预计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的时间。优诺股份亦无法召开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花旗证券则表示,鉴于银都传媒实际控制人处于失联状态,公司已停止经营,银都传媒将无法披露2016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存在被全国股转公司终止挂牌的风险。
对于这类并未主动申请摘牌的公司,股转系统表示,“对于涉嫌存在违规及其他待核实事项的公司,将在相关事项处理完毕后,启动终止挂牌程序”。
今年以来,股转系统对新三板企业信息披露特别是定期报告的披露更加重视。近期,新三板出现了史上最大规模处罚,多达480家企业在同一天收到来自全国股转系统的监管函。其中,大多数公司是由于未能按时披露2016年年报而受到警示。
“股转系统对于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特别是年报等定期报告监管越来越严格。新三板企业在定期报告的公告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是自身的财务不规范等;另一方面是审计机构的供不应求。很多年报审计机构需要排长队还不一定来得及。因此市场上也有声音认为,监管部门应该考虑企业审计工作的实际困难。可以说,新三板公司年报难产的原因很多。但作为挂牌企业,维护市场规则、制度是其义务,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上海浦东一家新三板企业高管朱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表示,其所在企业苦熬一个多月后终于赶在截止日前发布了2016年年报,避免了被“点名”的命运。
摘牌+处罚“重拳出击”
除了对主动申请摘牌和涉嫌违规等公司进行核查后摘牌,此次股转系统还对18家挂牌企业实施直接摘牌。直接摘牌的企业包括ST巨环、耐诺邦、证券传媒、长江电力、天水风动、弘大能源等。
这类企业一般具有相应的“硬伤”。例如,环球拓业生产经营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公司在收到股转系统的自律监管措施后都未履行信披义务,年报披露自然告急。另一家被摘牌的企业圣荣沐出现的情况则是,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闫俊,董事杨博夫妇因涉嫌集资诈骗案于2016年11月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并执行逮捕,公司目前无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对于这类挂牌企业,股转系统给出的处置方法是,自2017年7月3日起终止其股票挂牌。
股转系统明确,被摘牌公司应积极应对投资者诉求,主办券商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被摘牌公司相关事宜并披露联系方式,协助做好被摘牌公司投资者的沟通工作,指导被摘牌公司妥善解决投资者诉求。
对此,联讯证券分析师彭海认为,企业不按规定披露年报的行为是对股东的不负责任,监管层必定会对这种行为严加打击。新三板市场加强监管,是对加强企业经营合法合规的重视,在促进新三板市场规范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监管趋严仍是主旋律,新三板市场有进有退,更能保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