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VC/PE机构退出之道:IPO不是唯一选项)
在2017(第十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对于在最新的投资环境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机构的退出方式,每家投资机构讲出了自己的“智慧之道”。不同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选择的退出方式,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参会嘉宾纷纷表示,国内IPO的常态化为创投机构退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在香港等海外地区上市依然是重要的选择,收购兼并是海外最常见的退出方式,国内参与的主体也越来越多,也被市场看好,对于挂牌新三板、股权转让、回购等方式也是可选范围。
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认为,未来几年国内资本市场会迎来比较好的发展时机,应该抓住机会把握好退出之道。按照7年一个周期来算,今明两年应该算是资本市场的大年,而IPO常态化是退出的保证,如果IPO常态化能够坚持2~3年,按照目前每周6~8家的速度发行,能够真正解决资本市场堰塞湖的现象。而香港联交所也在近日宣布要推出“创新板”,吸引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中国优秀的企业在A股、港股上市退出,未来政策性的问题已经不是核心问题了,关键在于投资机构选择投什么样的企业。
“当然IPO退出并不适合每家企业,并购退出在海外是非常重要的退出渠道,也是企业的重要选择之一,同创伟业也有超过15个项目通过并购退出。”郑伟鹤补充道,“此外,新三板虽然不能算是退出,但也能成为退出智慧的一步,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后经过规范和完善,以及券商、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介入,都能带来很大帮助;股份转让也是一个退出方式,而回购的机会要善于把握。”
从券商的角度来看略有不同,民生证券董事长冯鹤年表示,对于券商而言旗下直投和私募基金两块业务,更多的是希望利用券商的优势和企业一同成长,在投完之后,利用投行+研究的能力,帮助企业规范运作。“我们投资的目的是希望企业能上市或者并购重组,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退出,需要企业规范运作是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在券商进来以后,对企业治理结构和财务规范做一些完善工作,帮助他们在几年以后获得成长实现IPO,如果不能上市的也可以挂到新三板,有并购需求,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和其他客户的资源,做退出安排。”
深圳市投壶网络科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煜则另辟蹊径,他认为资本有智慧的属性,而且投资从一开始有退出的需求,他讲了退出的另类概念——不退之退。以投资博雅生物为例,从2007年投资时到去年底,该企业10年时间利润增长了34倍,给投资人带了丰厚的回报,而高特佳在上市的时候承诺锁定5年,今年3月份退出时,中国资本市场不仅没有给负面的评价,反而是比较正向的市场表现,投资博雅生物不仅仅是财务的成功,而且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成功,该种模式可以复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