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谁会成为新一轮共享汽车“独角兽”?共享经济再发力)
在共享单车满街跑之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共享汽车”开始新一轮的提速。
较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其实发展得更早,目前已从由IT企业推动的Uber、滴滴等共享专车平台时代,进入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共享汽车时代。罗兰贝格在《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2018年,包括共享汽车在内的全球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将达5200亿美元,其中,中国这方面的市场规模将达2300亿美元。
在共享汽车第一轮拓疆辟土的过程中,产生了Uber、滴滴、Airbnb等独角兽。当共享汽车进入新时代,谁会成为新的独角兽?哪类企业又将从独角兽争夺战中受益?
共享汽车第二波
“我们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汽车平台。2020年,我们希望进入200个城市,投放30万辆电动汽车。”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简称“环球车享”)首席市场官黄春华向上证报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今年,环球车享将拓展至全国50个城市,运营车辆将达到7万辆。”
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的环球车享,在2015年1月正式对外推出时并不为资本所看好。彼时,资本追捧的是Uber、滴滴这类轻资产共享汽车平台,而环球车享走的是重资产(自购电动汽车等)的运营之路。但是,随着2016年5月环球车享整合了上汽车享网旗下e享天开、上海国际汽车城旗下EVCARD两大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品牌,引入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等实力股东,并于10月将注册资金从2亿元增加至6亿元后,环球车享踩准了共享汽车新一轮热潮的节拍。目前,环球车享已进入全国23个城市,投入车辆8400余辆,月订单逾28万笔,注册会员人数达45万人。环球车享董事长荣文伟表示,进入2017年,分时租赁业务备受青睐,市场增速很快。今年前两个月订单数增长近三成,单日订单量最高已超过1.7万单。
多位共享汽车服务提供商表示,如今共享汽车的用车方式较第一轮有所变化,从过去的代驾共享出行,转为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为主的自驾模式。“这一波共享汽车热,与共享单车火爆、专车受政策限制后的空间释放相关。此外,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传统汽车运营牌照难求,但电动汽车获得牌照却相对容易。”海易出行CEO何鹏飞表示。
共享汽车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的瑞典,当地人组织了一个“自驾车合作社”,当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分享理念在欧洲流行起来。上世纪90年代,共享汽车在欧洲受到欢迎。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不少消费者开始共享同一辆汽车。美国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1999年全球第一家分时租赁公司Zipcar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诞生,并逐步向加拿大及欧洲各地发展。2011年,中国开始推行分时租赁汽车的共享汽车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在实时定位、无钥匙开锁等技术推动下,共享汽车驶入快速发展期。
Anal ysys易观分析看好新一轮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以分时租赁运营商、分时租赁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分时租赁运营’环节成为当前中国互联网出行分时租赁产业链的最大价值来源。”
谁能成为弄潮儿
与Uber、滴滴等比起来,新一轮共享汽车的掘金者略显低调和保守,以至于被资金投入相对较小的共享单车抢了风头,原因有二:其一,滴滴等对资本的虹吸效应、估值极高,但回报却遥遥无期,令资本市场变得冷静;其二,共享汽车正在经历质变,从烧钱模式进入技术、商业模式跨界创新的新阶段。
在众多投资机构眼中,新一轮共享汽车是高门槛的投资,对资金、技术及资源的要求极高。熊猫资本是较早投资摩拜单车的机构,其合伙人李论指出,普通创业者很难在共享汽车领域实现逆袭,VC参与的机会也较小。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要形成规模效应,离不开扩大车辆运营规模、铺设租还车网点,随之而来的将是巨额投资。“与自行车相比,汽车的系统工程复杂度高、周期也更长。如果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那么高昂的成本无法支撑整个商业模型。”
环球车享市场与品牌管理部主管吕喆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在一个城市初具规模,前期投资成本不低于7000万元。首先是固定资产投资,初具运营规模至少需要购买500辆车,以每辆车均价10万元计算,成本约5000万元。其次,至少需要150个租还车网点,以每个网点有3至5个车位、每个车位月均停车费1500元计算,年支出相当于810万元至1350万元。此外,还需要支付运营成本、充电桩铺设成本等。”而且,共享汽车进入的城市越多,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越高,投资回报也越难。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和机构才能成为新一轮共享汽车的弄潮儿呢?李论认为,有三类企业和机构的成功概率较大:拥有大量低成本资金的上市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PPP投资项目,因为其掌握了足够多的政府资源,有助于解决共享汽车牌照、路权、停车等问题;拥有大规模、低成本造车能力的整车厂。
新一轮共享汽车的盈亏平衡点取决于其运营规模、运营效率。环球车享CEO曹光宇表示,如果环球车享在上海地区的车辆运营数达到8000辆至10000辆,有望实现盈亏平衡。而据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如果单车日均租用时间达到4小时,环球车享就能实现盈利。
海外整车企业“参战”
事实上,整车企业已经强势进入并加速推进共享汽车的发展,其中包括部分海外的整车龙头企业,尤以戴姆勒-奔驰集团行动最为激进。
记者采访了解到,戴姆勒-奔驰集团在中国市场有“即行Car2go”项目和“Car2Share随心开”两大共享(汽车)出行项目。其中,即行Car2go是戴姆勒集团旗下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服务品牌,全球注册会员已超过200万人,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分时租赁汽车市场的海外品牌之一,于2016年4月在重庆正式运营,在重庆当地已有超过13万注册用户、累计用车超过22万次,总共投放超过600辆Smart fortwo;Car2Share随心开是戴姆勒专为中国打造的站点式汽车共享项目,精准服务于都市尤其是在密集商圈工作的上班族。即行Car2go和Car2Share随心开的业务模式差异极大。即行Car2go和摩拜单车等的模式相近,即“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租赁服务模式,没有固定的取车及还车网点,可任意停放在公共区域,注册会员通过APP寻找到车源后随开随走。而Car2Share类似于政府开发的公共单车模式,只能在特定网点内取车及还车。据悉,戴姆勒-奔驰集团正计划在中国将两大项目整合,集中发力共享汽车市场。届时,戴姆勒-奔驰集团将成为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第一大海外车企。
有别于戴姆勒-奔驰集团,通用汽车通过自建公司及参股方式进入共享汽车市场,其车型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上,通用汽车成立了汽车搭乘共享服务公司Maven,并将相关业务整合在Maven旗下,目前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17个城市,拥有近25000名用户。据了解,在中国市场上,通用汽车则投资了中国共享出行车企——易微行。易微行成立于2014年11月,其产品Feezu(“微租车”)是采用云平台提供汽车租赁和汽车共享服务的。尽管通用汽车未透露具体投资金额,但通用汽车城市交通项目副总裁Julia Steyn明确给出了在中国投资的理由:“每个市场的汽车共享服务都有自身的特点。易微行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将帮助我们探索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更高效、定制化移动出行服务。”
催生新技术机遇
是什么促使这些大型汽车集团竞相涌入共享汽车领域?麦肯锡在《2030汽车革命的八大趋势》报告中指出:“受共享出行、互联服务和性能升级的推动,汽车行业的收入将因新的商业模式提高30%,即增加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每销售的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用于共享出行。”
共享出行成为了汽车业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集团2016年提出了“下一个100年”规划,“我们正一步步地从一家工程类企业转变成为提供高档个人交通出行和服务的科技公司,未来出行主要侧重于四点:自动驾驶、互联、电动或零排放、共享汽车。”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表示。
共享出行服务被整车企业视作助其成为无人驾驶运营商的“跳板”,被用于搜集数据、提前树立品牌和市场布局。多家海外车企的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示,正在从传统的整车制造企业向领先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技术终极目标将是无人驾驶。“通用汽车对于未来出行的规划由四个方面组成:自动驾驶、共享(车辆共享或共乘)、互联以及电气化(新能源)。实现自动驾驶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共享模式和互联技术被人们应用于日常出行——这一目标已经在现实中逐步实现。通过一系列布局,通过搭建可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个人出行平台(Maven),通用汽车有能力发现和创造新的业务机会,为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坚实的基础。”通用汽车高层表示。
新一轮共享汽车潮的受益者已经浮出水面。飞驰镁物创始人王强告诉记者,车联网技术、软件、人工智能需求空间将变大,“人工智能有助于实现更智能地进行车辆调度、合理地在城市分布设点。毕竟汽车不像自行车,更易受制停车、牌照、交规等诸多因素影响。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场景感知计算,提高消费者出行体验满意度。当车载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后,可以搜集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用户画像,并提供满足出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出行体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