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发放频次日益提升,政策层鼓励消费金融创新。目前我国共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16家,2015-2016两年时间发放11张牌照占比68.7%。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类型主要集中于传统金融机构触角延伸(如北银、中银)、专业消费金融公司(捷信、锦程)以及场景类公司(海尔、苏宁,两家均为2015-2016年期间获牌)。此外,亦有多家公司处于申请筹建或已进入筹建阶段。2016年初,人民银行、银监会层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明确多项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
预计未来三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增长7倍。据艾瑞咨询数据,2015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增速超过500%。随着加入者的持续增加和模式的不断创新,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或还将保持至少3-5年的高速成长,到2019年交易规模将超过3万亿,相较于2016年增长7倍。
长期来看,不考虑消费增长因素,消费金融渗透率有近1倍增长空间。考虑我国居民消费本身的增长潜力,消费金融渗透率有2倍增长空间。与美国成熟消费信贷市场相比,我国消费信贷/消费支出比例依然严重偏低。在相同的消费增长情况下,我国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依然存在近1倍的增长空间。但我国GDP中消费比重依然偏低,在考虑到消费增长因素情况下,渗透率有2倍以上增长空间。
掌握核心场景、消费端口的企业将广泛受益,我们重点推荐处于产业链最核心的参与企业。包括消费金融企业,数据类、场景类、流量入口类以及个人征信等合作方企业。基于此,基于此,推荐新大陆(数据与入口)、二三四五(消费金融及数据方企业)、海立美达(征信、数据与入口)、新开普(场景与入口)、世纪瑞尔(场景端、参与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受益标的:奥马电器(数据与入口、平台方)、银之杰(布局个人征信业务)等。关注后续催化剂:1)政策层方面,金融牌照持续发放、新公司准许筹建、消费金融发展促进政策发布、消费金融监管办法推出、民营金融政策持续开放;2)公司事件方面,具有数据资源优势、流量优势以及场景优势的企业与持牌企业间的跨界合作;3)行业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海外上市/并购、蚂蚁金服等巨头全年账单发布等。
风险提示: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新进入企业的经营性风险、恶性事件带来的行业发展风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