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云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10月13日,比亚迪研制的“云轨”在深圳坪山总部举行通车仪式。所谓的“云轨”实际是一种跨座单轨,是依托单条路轨运行的的交通工具。
这是比亚迪依托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又一次战略扩张。至此,比亚迪集团横跨IT、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四大产业。如此战略布局,让人们意识到新制式轨道交通时代正悄然来临。对于未来,我们的思考是“云轨”如此酷炫的交通工具到底是什么?是石破惊天的新发明?还是在轨道交通史上有迹可循?中国企业是否做好准备?产业的受益环节有哪些?“未来机器”系列报告希望用前瞻性研究视角为您提供以上问题的启发。第十三篇,我们聚焦新制式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
跨座式单轨128年前诞生于欧洲,2004年中国建成首条跨座式单轨铁路
ALWEG型跨座式单轨系统设计理念沿用至今:采用跨座式、混凝土轨道和橡胶充气轮胎能使单轨列车达到最佳效果。自1960被日立集团收购后,日本成为世界上建成跨座式单轨线路数量最多、运营总里程最长的国家。2004年,通过技术转让于长客,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大型单轨车辆制造技术的国家,同年建成首条跨座式单轨铁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新山村区段,全长14.35公里。
三大核心优势打造跨座式单轨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核心优势一:多以高架兴建,地面上只需很小的空间建造承托路轨的桥墩,对线路经过区域的地面交通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具有空间优势。核心优势二:爬坡能力和曲线通过能力更强,最小转弯半径仅为地铁列车的15%,最大爬坡能力超过地铁列车3倍,能更好适用于大中城市加密线、商务区、游览区等线路设计要求较为复杂的区域。
同时,普遍采用电力驱动和空气弹簧转向架,橡胶轮胎在混凝土路轨上行走始终被包覆于车身内部,使噪声不易扩散,获得了理想的减振降噪效果。核心优势三:为模块结构,标准轨道梁便于工厂预制,现场拼接,工程造价通常仅为地铁造价的1/3~1/2,建设周期约为地铁的1/3。
新一轮轨交产业链牛市将从高速铁路切换至城轨市场,有轨电车领域蕴含较大机遇我们认为,高铁经历十二五期间的大牛市之后,细分增速开始见顶回落,新一轮轨交产业链牛市将从高速铁路切换至城轨市场。其中,有轨电车这一细分市场同属城轨领域,却未受到广泛关注,在经过仔细梳理相关产业的数据后,这个领域同样蕴含了较大的机遇。1)预计到2020年,有轨电车新建线路约2300公里,配套车站超1400座,投资额超3000亿元。2)有轨电车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3,工期约1-1.5年。据统计有轨电车开工高峰为15-16年,通车高峰将在17-18年。3)跨座单轨或将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共有10座城市修建或规划单轨列车,线路长度超过600公里,预计投资额超900亿元,安徽芜湖将是我国第一个全网采用跨座式单轨的城市。
PPP模式有望释放投资需求为新制式轨道交通项目输血
有轨电车属于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综合优势非常突出,造价仅为地铁的1/5;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3,解决大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受益于政策支持、融资及经营模式的创新,未来几年有轨新项目的招标或再上一个新台阶。从目前已经开工或者通车的项目分析,全国有轨电车项目将主要以PPP模式作为主要推广和融资运营模式,有望释放投资需求为城轨项目输血。
从产业链来看,我们看好相关公司在整车和核心系统方面发展空间
建议关注:1)中国中车:车辆制造技术绝对龙头;2)新筑股份:国内第二家具备低地板有轨电车生产能力的企业,目前已有订单业绩业绩,PPP模式助力发展;3)运达科技:切入牵引控制系统,受益行业发展。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轨道交通投资进度低于预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