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国资委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平台,华菱钢铁(000932.SZ)披露了一份涉资逾137亿元的重组方案。
作为一例“以钢铁换金融”的重组方案,且时机恰处政策鼓励“脱虚向实”、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将出的时点,该重组方案的进展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7月22日,华菱钢铁董秘罗桂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详述了此次资产重组计划的出发点,以及对置出的钢铁资产与置入的金融资产后续发展的规划安排。
当日湖南省主管单位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重组方案还有待证监会审核,仍存在不确定性。
集团承接钢铁资产
根据重组方案,华菱钢铁除湘潭节能100%股权之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将被剥离至现控股股东华菱集团,将装入华菱集团、财信金控等所持有的金融类及节能类资产。
重组完成后,华菱钢铁持有财富证券100%股权、湖南信托96%股权、吉祥人寿29.19%股权、湘潭节能和华菱节能100%股权。华菱钢铁将不再从事钢铁业务,而成为从事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及节能发电业务的双主业综合性公司。
据了解,此次拟置出的钢铁资产涉及9个公司,包括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等,拟置出的资产总预估值达62亿元。后续这些资产及相关负债将全部转为由华菱集团承接。
为何要剥离掉全部钢铁资产装入金融资产?罗桂情对记者表示,公司判断未来几年钢铁行业还要经历阵痛期,在此期间,钢铁行业未来两年的盈利能力堪忧,继续放在上市公司,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拖累,从而导致很多融资手段难以施行。
“通过向华菱钢铁注入优质资产,能够显著降低华菱钢铁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改善财务结构,这样一来信用评级就会上去,融资渠道就能得到拓展。这是实施资产重组重要的出发点。”罗桂情说。
对于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的钢铁资产未来如何安排,罗桂情表示,钢铁仍将是华菱集团的主营业务。其认为,钢铁资产到集团之后,将更有利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实施转型升级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预判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在这期间,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对产品和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华菱集团能够提供有力支持。”罗桂情说。
“去产能”是钢企转型升级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华菱钢铁董事长曹慧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菱钢铁的去产能思路主要是做好加法和减法:加法方面,要走向高端和尖端的竞争领域;而减法,则要针对不符合提升竞争力要求的组织结构、人员进行调整,如对闲置、过剩的生产线,该停要停、该关要关、该转要转。
6月1日,华菱钢铁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曾透露,公司已经开始人员精简的相关工作。其透露,精简人员不会被简单地推向社会,而是通过内部退养、内部分流、其他产业的承接等方式来安排。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菱钢铁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2.9万人,其中大约90%以上与钢铁行业有关。
对于置出钢铁资产的人员安置工作,罗桂情告诉记者,人员安置并不是大问题,因为资产是置换到集团,根据“人随业务、资产走”的原则,华菱钢铁与置出资产的员工的劳动关系均将由华菱集团承接,并由华菱集团负责安置,费用也由华菱集团承担。
“但是未来资产到了集团后,还是要减员增效、剥离企业社会职能等,人数肯定会降低,肯定也会有部分分流。”罗桂情说。
金融资产注入
若重组方案顺利实施,则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吉祥人寿等金融类资产将实现曲线上市。
根据重组方案,上市公司将向华菱控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5亿元,拟用于补充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和吉祥人寿的资本金。
“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到金融资产中,能够补充资本金,进而扩大业务规模。另外,新注入的金融资产之间也会产生业务协同,有助于发展。”罗桂情表示。
不过,在政策鼓励“脱虚向实”的背景下,监管对于金融资产上市仍颇为谨慎。此前,*ST韶钢(000717.SZ)拟出售公司全部钢铁业务资产,收购其控股股东宝钢集团旗下的金融业务资产,不过该方案在6月13日被终止,*ST韶钢表示,“相关金融业务资产规模较大且涉及上市公司股份,审批和操作程序负责,因此决定终止重组。”
一位券商资深并购重组人士告诉记者,据其了解到的监管政策,特别优质的金融资产会放行,一般的并不看好。
“其他案例我们不好评判,表面上看都是金融资产,但具体到方案和资产都存在区别。我们的方案是做过充分论证,并认为可行的,是符合监管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才会将这个资产重组方案计划继续向前推进。”罗桂清说。
对于该重组方案目前的进展,湖南省金融办有关人士透露,重组方案还需证监会核准,尚存在不确定性。
7月22日晚间,深交所向华菱钢铁下发重组问询函,针对公司日前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提出了32点质询,并要求补充8项材料。其中,重点关注方案是否符合重组上市新规,以及有关资产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