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500万元/亩计算,则公司在手土地价值85亿。而如果达到深圳商住用地价格一半,则土地价值220亿元。”
这是日前,某券商在研报中对中炬高新(600872.SH)旗下土地价值的估算。
以调味品制造为核心业务的中炬高新,或由于坐拥深中通道1720亩土地,受到资本的追捧。尤其是2015年4月起,因举牌万科A而引发争议的宝能系,在不到一年内对中炬高新四次举牌,并成为大股东。
“有可能是宝能系看中了公司的土地储备。”中炬高新投资者服务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15年9月,中炬高新再度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45亿,且4个定增对象均为宝能系旗下公司。如果发行顺利,“宝能系”前海人寿与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达到34.02%。加之举牌资金,宝能系合计投入额度也达62.4亿。
但是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两则市场因素的变化,或使得这一定增项目出现变量。
官方回应破发是否影响定增
由于2015年开年一轮下跌,中炬高新目前的股价在13元左右震荡,已经跌破其此前定增价15.07元/股。这也意味着,如果上述定增方案按原计划执行,宝能系账面浮亏将高达4.8亿元。
定增对象为富骏投资、崇光投资、润田投资及远津投资,上述4家交易对象与此前已经进驻的前海人寿构成一致行动人。
在此次定增之前,截至2015年三季度,前海人寿在四度举牌中炬高新,合计持股占比20.11%,新晋第一大股东,而原大股东中山火炬集团(下称“中炬集团”)则退居第二大股东,持股10.72%。
此前中山市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仅有两家,包括中汇集团控股的中山公用(000688.SZ)以及中炬集团控股的中炬高新
“虽然定增破发,此前我们也向前海人寿求证,得到的结果是按原计划进行定增。”上述中炬高新人士指出。
根据公开资料,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在本次定增预案发布之前,中炬高新曾经和前海人寿协商重组事项。后因没达成协议终止重组,半个月后,中炬高新改为发布定增预案。
“其实重组是中炬高新找个停牌的理由,并没有重组方案。最后双方协商改为定增,除了让宝能系掏钱外,还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不改选本届董事会。”一位接近中炬高新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不过这一说法并未获得中炬高新的官方认可。
上述中炬高新投资者服务部人士则称,“这个定增方案也是前大股东和前海人寿协商后定下来的,最后原大股东未参与,我们猜测和政府的财务考量有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调查,最终影响宝能系是否会“如约”参与中炬高新定增的,并非二级市场目前的浮盈浮亏,或是掩藏在中炬高新报表中并不起眼的土地储备。
近三年来,为中炬高新贡献85%以上营收的调制品业务在2014年业绩增长放缓,2015年上半年甚至开始下滑。与此同时,由于中山市政府规划调整,中炬高新房地产子公司中汇合创的业务2014年开始进入停滞状态,2015年才扭亏为盈。
土地规划带来变数
深中通道主体工程2015年12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深中通道是连接广东深圳和中山两地的跨降通道,其东联广深沿江高速深圳一侧,西越珠江与中山市马鞍岛相接。中山轻轨站为深中通道第三大出口,距离深中通道大桥车程10分钟,距离深圳仅20分钟车程。
中炬高新的土地储备正位于广珠轻轨中山站附近,记者从一位长期跟踪中炬高新的分析师获悉,目前,中炬高新商住地尚有未开发用地为1720亩。
按照一家券商日前出具的研究报告,2016年中山第一起土地拍卖是港口镇92亩的商住用地,折合平均地价约267万/亩,而该地位较偏远。中炬高新地产价值可能远超上述这一价格。如果以500万元/亩计算,则该公司在手土地价值86亿。而如果达到深圳商住用地价格一半,则土地价值220亿元。
根据记者独家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正是这一块估值水涨船高的土地,开始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位参与深中通道项目有关人士向记者提供一份《广珠轻轨中山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内容显示,中炬高新商业用地靠近广珠城际轨道线,其调整用地性质尚未确定。
调整内容为“取消原控规大量的沿路商业用地,调整后其用地性质与周边用地功能进行整合”,调整依据解释为《岐江新城分区规划》以及沿路布局已不适应中山市目前发展需求。该规划调整文件中还显示,广珠城际沿路其他性质用地均明确改为了公园绿地、环境设施用地等。
此前,2010年因广珠城轨中山站市政道路建设需要,中炬高新约60.56亩商住用地被征收,而当时的补偿价为141万元/亩。若目前政府征地以150万/亩计算,中炬高新尚未开发的1720亩商业用地估值仅为26亿元,目前,是否被征收,以及被征收范围均有待明确。
中炬高新人士证明了这一调整对公司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山市近两年一直在调整划分土地功能,公司的房地产项目受到影响。一两个月后,中山市的规划批示就可以下来。”上述中炬高新投资者服务部人士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询时回应。
而另一项风险来自于土地长期闲置,由于上述未开发地块均是2000年和2006年拿地,或被当地国土部门收归政府储备。此前珠三角地产项目中,有国内龙头地产商曾因长期闲置土地被收回并处罚的案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