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去年的股市大涨大跌,所造成的危害与所带来的风险,无疑都是极大的。到了下半年,为了抑制这种不正常的状态,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的方式来稳定市场,包括暂停新股发行以及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减持。这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显然是必要的,但这样做也使得市场的融资功能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因此不可能是一种常态化的做法。进入2016年,恢复市场常态化运行成为重要目标,也是彻底消除股灾影响、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必要前提。于是,人们看到了从去年12月份以来,监管部门就着手恢复新股发行,并且大力推动了新股发行的注册制改革。到了今年1月份,还有条件地解除了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禁令,在股票供应上基本回到了原先的自然状态。
不过,自去年12月份以来,股市结束了此前几个月的连续反弹行情 ,开始大幅调整,并且在进入2016年以后出现加速下行,短短两周就跌去了18%,甚至打破了去年8月份出现的2850点低点,创下了新低,这也使得去年以来实施的各项救市政策效果严重贬损。虽然,这段时间来股市下跌,有外部原因,譬如人民币汇率下调,周边股市不振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的确,这些也确实是导致股市下走弱的重要因素,但显然不是根本性因素,一来这些因素早就存在,二来其影响力不至于导致股市形成如此严重地单边下跌。一种市场走势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市场内部。
那么,这段时间市场上发生了什么呢?一方面大家看到,至少是在股票供应上是回到了正常的态势,甚至还可以说有关方面对于股市进一步承担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任务抱有很高的预期,但另一方面在组织增量资金入市、平衡供求关系方面,则动作不多。去年上半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扩容压力也很大,但并没有导致股市下跌,是因为当时资金杠杆被放得很大,大量资金以信用交易的模式进入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供求关系能够实现平衡,股市得以保持继续上涨的态势。当然,彼时存在对资金杠杆的过度使用,因此一旦开始去杠杆,股市就必然雪崩。而现在,股市杠杆率较去年大幅度下降了,与此同时,一直被寄予厚望的长线资金(如社保资金、基础养老金等),则依然徘徊在场外,大保险公司的持股比例仍然只有规定上限的一半。显然,时下股市的资金供应大不如前了,这从近期成交量的持续萎缩上可见一斑。而股票供应恢复了正常,甚至还可能进一步有所增加,在这样的局面下,大盘可能只有下跌一途,即通过降低股价的办法来实现市场供求总量的重新平衡。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大规模扩容,但当市场形成了这样的预期、并且意识到资金面很可能跟不上时,就一定会表现出弱势,并且持续单边下跌。
如果说这种下跌有违于基本面,并且对实体经济以及社会稳定有重大方面影响,那么就应该予以避免。而避免的措施,显然不是再让市场停止新股发行以及继续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卖出股票,而是积极组织对股市资金的供应,特别是引入长线资金,从根本上稳定市场的资金供应。本周一,股市在低开后反弹,大盘出现企稳迹象,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应该好好珍惜。珍惜这种局面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各方面要协调好资金供应。只有实现了股票供求的动态平衡,市场才能够平稳发展,其回归常态化的道路,才可能真正走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