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风格切换的两大误区。当下认为春季迎来风格切换的核心逻辑无非有二:一是保险资金入场,由于其更偏好主板蓝筹,将带来风格切换;二是资产荒背景下增量资金入场,钱多利于大盘蓝筹。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误区一:险资天生爱蓝筹。虽然保险资金持仓中主板蓝筹占比高,但这也会随市场而变。14年4季度金融蓝筹最疯狂时,险资主板持仓占比一度提升至95%,但进入15年后,随着中小创快速上涨,险资主板持仓迅速回落,二季度跌至90.5%。15年1季度险资新增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投资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22.5%、101.1%、114.9%,2季度为15.9%、33.5%、71.8%,由此可见,在15年上半年险资加速入市阶段,新增资金的配臵主要集中在了中小创。因此,虽然险资在主板配臵更多,但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真正能带来收益率的方向才是新增资金的配臵主力。
误区二:增量资金入场,更利于大盘蓝筹。一种直观感受,大盘蓝筹盘子大,钱多才能推动股价上涨,因此增量资金少时,中小创更活跃,增量资金多时,大盘蓝筹表现会好。但从交易金额看,2013年之前创业板成交金额多数时间均低于上证50,但13年至今,创业板周成交金额/上证50周成交金额平均在1.2左右,近三个月更是达到2.3左右,创业板成交已明显大于上证50。15年上半年增量资金加速入市时,创业板成交额相比上证50明显放大,股价表现上更优,可见,钱多钱少同样跟风格关系不大。
风格切换不疯狂必死亡,现在没风。2012年以来,严格意义上市场只有两次出现了典型的风格切换,一次是12年12月,源于十八大后改革预期强化,一次是14年11月,源于本轮降息周期开启。但从两次风格切换看,过程几乎都是暴风骤雨式的,蓝筹要么疯狂要么死亡,并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大象起舞需刮大风,也即风格切换需要很强的政策事件催化,如12年的十八大召开、14年的降息刺激。二是风格切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期间蓝筹相对收益领先的时间并不长,如12年12月上证50仅在前半个月跑赢创业板,即使癫狂如14年,上证50领先1个半月后创业板也开始表现更强,因此,风格切换更多是阶段性。回到当下,大风还未看到,风格切换的时机尚不成熟。
警惕夏季短暂的疾风骤雨。对于未来的风格切换,我们猜测2016年年中出现的概率较大,届时可能会出现两大催化:一是16年6月A股纳入MSCI迎来再评估。随着人民币纳入SDR,16年6月A股纳入MSCI将是大概率事件,将带来海外被动型基金的配臵需求。如果完全纳入A股,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市场指数分别增加A股权重15.7%、2%。目前全球追踪这两个指数的产品规模分别为1.5万亿和2.1万亿美元,静态测算新增A股配臵资金2652亿美元,按照期初10%的折算比例测算,增量资金为265亿美元,折算为1700亿人民币。根据目前MSCI中国A股指数以及MSCI大中华指数(包含H股和B股)的GICS行业分类,其中占比最大的为金融板块,在两个指数中占比均超过30%,如果A股成功加入MSCI,金融板块受益最为显著。二是从自上而下的宏观背景看,随着15年来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效果的不断累积,如果经济在16年中出现阶段性趋稳,也将为风格切换提供良好的温床,届时市场迎来风格切换的条件可能更为成熟。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政策效果不达预期。(海通证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