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A股“不死鸟”复活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肯定注册制,那么让不死鸟复活就是一个倒退的事情,尤其像*ST广夏这类在10多年前就已经臭名昭著的公司。
10月21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最新的并购重组审核结果:昔日的“宁夏第一股”、“造假王”*ST广夏(000557.SZ)重组终获有条件通过,10月22日复牌涨停。
“我们获得的是有条件通过,证监会让我们10个工作日内补齐铁路运力、运价及未来区域发展等的实质材料,报上去后再等审批结果,如果通过了我们才会准备下一步工作。”*ST广夏证券办一位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银广夏事件”爆发已有14年,其间围绕其善后处置,衍生了不少重组故事,而今最终装入宁东铁路,摇身成为铁路运输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2002年和2008年中联实业和浙江长金的重组都匆匆收场。
对于不死鸟再度复活的故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不死鸟”复活虽然对该公司及其股东来说是利好,但是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肯定注册制,那么让“不死鸟”复活就是一个倒退的事情,尤其像*ST广夏这类在10多年前就已经臭名昭著的公司。
重组后如何让公司声誉变好?上述证券办女士称“此事需要请示领导,自己并不清楚”。
受累煤市
10月14日,*ST广夏公布的三季快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为12万元,同比下降97.29%。2013年和2014年,*ST广夏的净利润分别为358.2万元和117.28万元。但是2014年其因营业收入为838.6万元,触发了“营业收入不得低于1000万元的标准”,2015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也仅有491.05万元,如果仍不足千万元将面临被暂停上市,颓废的业绩也在催促其重组尽快完成。
*ST广夏的重组方宁东铁路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唯一一家地方铁路公司,主要为该基地内的各大电厂、煤化工企业以及各大煤矿提供货物承运、管理等铁路运输服务。不过近年煤炭市场处于寒冬期,宁东铁路亦受其累,尤其是2014年以来情况更堪忧。
据*ST广夏披露,2012-2014年,宁东铁路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3亿元、9.03亿元和6.7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3.43亿元、3.12亿元和1.57亿元。粗略计算,宁东铁路2014年净利润同比降约50%。
“这两年煤炭市场比较萧条,宁东铁路承担的煤炭运输占大部分业务,因此受到影响,但是收益还是可以的,预计跟2014年差不多。”上述证券办女士表示。
主营煤炭运输的大型上市公司大秦铁路(601006.SH)公布的9月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30504万吨,同比减少10.17%。其在2015年上半年报告中指出,煤炭是公司最主要的货物运输品类,2015年上半年煤炭发送量占公司货物发送总量的88%。受宏观经济影响,煤炭消费进一步回落,从而相应降低了铁路煤炭运输的需求。
“除了煤炭需求量下降导致发运量减少,另外由于柴油价格下调,汽运的成本下降了很多,不少地方的汽运比铁路运输贵不了多少,同时下半年海运的价格也一路走低,铁路运输的压力更大了。”中宇资讯煤炭分析师关大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死鸟”终结者
尽管受到行业所累,宁东铁路的股东承诺待交易完成后的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0亿元,若达不到将以现金补足差额部分。
证监会在审核*ST广夏重组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宁东铁路的后续盈利实现情况,最终批准“有条件通过”。而这个条件便是“请申请人结合铁路运力、运价及未来区域发展补充披露重整计划预测利润的可实现性,并作风险提示”。
上述证券办女士表示,“除了铁路运输,公司重组完成后还将拓宽其他业务,比如光伏能源等。”
另外,*ST广夏在2015年3月初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中表示,近几年,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给宁东铁路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运量下滑。2016年又将赶上大发展机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制油项目、特高压送变电项目将全面投产,和公司配套的电力企业就有九个,以后宁东铁路发展还将参与到国家路网及“一带一路”战略中去。
从一个14年前响彻资本市场的牛股到“造假王”并堕入深渊不能自拔,*ST广夏的重生故事惊心动魄。A股里,像*ST广夏一样演绎不死鸟神话、乌鸡变凤凰的上市公司数目并不少。近期就有*ST凤凰(000520.SZ)、*ST超日恢复上市,另外*ST天龙(现为山水文化,600234.SH)、ST金泰(现为山东金泰,600385.SH)、*ST宝硕(现为宝硕股份,600155.SH)等均是资本市场上有名的“不死鸟”,也因此备受争议。
注册制渐行渐近,会不会成为“不死鸟”的终结者?尹中立认为,如果注册制真的实施了,那么“不死鸟”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不过目前IPO暂停,因此注册制实施还比较远。从进度看,应该先恢复IPO,再实施注册制。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ST公司的重组是政府主导下的“拉郎配”,*ST广夏就比较典型。即使注册制实施后,是否还会存在“拉郎配”的现象?尹中立表示,届时拉郎配的重组可能性会大大下降。一方面优质资产会选择自己上市,而不用承担“壳”的沉重债务;另一方面,现在借壳ST是有利可图,因为市场给予了这类公司很高的估值,动不动就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市值,地方政府的压力也比较大。
“如果股价跌下来,估值合理了,牵扯的人不是那么多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就小了,到时候谈退市就比较好谈。”尹中立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