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搭融资快车 新三板金融方阵大扩军

新三板二级市场的交投低迷并未影响一级市场企业挂牌的热情,其中金融机构的争相挂牌更是吸引市场关注。近日,随着中邮基金、好买财富先后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新三板金融阵营有望继续扩军,将迎来首家公募基金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机构对新三板融资的便捷性相较一般企业体会更深,因此纷纷投身其中。而一些先行者通过融资增强资金实力,不仅获得竞争优势,甚至改变了“玩法”并对行业的盈利模式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公募公众公司破题

在各类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陆续挂牌新三板后,公募基金公司登陆新三板也进入倒计时阶段。中邮创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6日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等四份材料。如果进展顺利,新三板有望迎来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挂牌。届时,内地公募基金公众公司有望破题。

中邮基金表示,实现新三板挂牌,可以通过融资增强公司资金实力。更强的资金实力有利于公司使用更多的资源增强投资研究实力,努力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更强的资金实力也有利于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获取QDII、RQFII等业务资格,增加基金管理规模,增强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应对新形势下对资管行业的需要,面对“泛资管时代”、“互联网渠道冲击”、“行业集中度不断下降”和“产品线大创新”等基金行业竞争新业态。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除了首吃螃蟹的中邮基金外,业内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均有登陆新三板的考虑。沪上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曾透露,计划在员工股权激励完成后,启动公司的新三板之旅。目前这家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正在推进过程中。业内普遍预期,继中邮基金率先启动新三板挂牌之后,很可能会有一批公募基金公司跟进。

业内人士分析,公募基金公司考虑挂牌或上市,一般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打通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实力以快速推进公司各项业务。这或许也意味着,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模式将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也即不再是传统的通过业绩和营销推动规模内生性增长,而是可以借助资本运作的力量实现更为快速的扩张。

二是较为彻底地实现员工股权激励,因为估值的清晰和信息披露的透明,新三板将赋予公募基金一个透明公允的股权激励环境。无论是实施员工持股之后通过公司挂牌实现股权的可流动可交易,还是挂牌之后通过定增等方式实施股权激励,一家公众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更具市场价值,对员工而言更有吸引力。事实上,监管层方面也鼓励基金公司利用新三板进行探索股权激励。2014年12月26日,证监会[微博]发布《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鼓励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新三板探索股权激励,建立、健全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中邮基金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阐述未来经营发展计划时也表示将落实股权激励,“在原有股权结构下,基金业一直存在股东、管理层之间由于利益不一致的博弈。若能落实股权激励计划,股东和员工的眼光将更为长远,员工与股东的关系也将从博弈变成合作关系,能够起到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维护管理团队长期稳定的作用”。

实际上,尽管在近几个月市场深幅调整之后,公募离职人数大为缩减,但此前牛市难于遏止的“奔私潮”还是给各家基金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以不小的触动,因此不少公司还是希望能够适时推动员工股权激励。

新三板机构版图日趋完整

在公募基金公司启动新三板挂牌之旅之后,新三板中的机构版图变得日趋完整。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9月15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合计3462家,其中金融业企业45家(包括7家做市企业和37家协议转让企业),占到新三板挂牌总数的1.3%,涵盖银行、券商、PE、证券私募、保险、小贷、期货公司等诸多金融子行业。此外,还有诸多金融类企业已经递交挂牌申请,正在审查反馈流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金融企业挂牌数目快速上升。去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的金融企业仅有12家,而今年仅8个来月就增加33家。而且,近段时间新三板市场的低迷也似乎并未影响企业申请挂牌的热情。除了中邮基金于8月26日披露材料之外,好买财富也紧随其后于8月28日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如果进展顺利,这将是具有公募基金销售资格的第三方理财机构首次登陆新三板。好买财富董事长杨文斌[微博]表示,申请挂牌新三板是好买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既定战略,公司会视新三板市场的活跃程度,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择机实施定向增发,加大市场开拓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根据新三板公布的信息,目前已经有4家保险相关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同时,截至8月28日,还有5家保险企业正申请挂牌新三板。券商领域,东海证券、开源证券、湘财证券等中小型券商在新三板挂牌。期货领域,创元期货在今年挂牌,还有多家期货公司有望年内挂牌新三板;银行业方面,齐鲁银行、鹿城银行的挂牌则一举打破了新三板无银行的状况。

为何金融企业如此青睐新三板?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金融机构对于新三板的发展最为敏感,了解也最深,甚至日常业务也与新三板有很强的关联性,金融机构登陆新三板无疑从侧面展现了该市场巨大的吸引力。

融资的低门槛和便捷性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2014年九鼎投资通过新三板成功实现两次增发,募集资金超过57亿元。而就在不久前的8月28日,九鼎投资公告称公司已完成总额100亿元人民币融资,从其8月3日发布股票认购公告,至8月28日不过短短25天,即完成新三板有史以来最大一笔融资,这还是发生在新三板日成交额不断下滑、投资者对新三板未来流动性存疑虑的关口,新三板的融资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是诸多企业包括金融企业选择在新三板挂牌的原因之一。不少金融企业已经具备创业板甚至是主板上市的资格,但仍旧选择新三板,如东海证券此前一直在筹备IPO,但今年转向新三板,并于7月27日正式挂牌。在A股市场IPO暂缓的背景下,新三板的融资功能显得尤为具有吸引力。

随着越来越多金融企业选择登陆新三板,新三板机构军团的实力也日益凸显。实际上,新三板中的不少明星企业均来自金融行业。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5年中报显示,东海证券以36.61亿元的营收和17.21亿元的净利润一举摘得新三板营收和净利两项桂冠;净利润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则分别是湘财证券以及硅谷天堂,两家企业在上半年分别实现了16.50亿元、8.19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及7.61亿元、7.44亿元的净利润。

目前新三板的金融行业还有一栏空缺:信托企业。不过此前市场一直有消息称,长安信托正在探讨挂牌新三板一事。如若挂牌成功,长安信托将成为新三板首家挂牌的信托公司,这也将再次壮大新三板的金融阵营。

重塑行业模式和生态环境

新三板在较为高效地满足金融机构融资需求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在影响其间参与者的“玩法”进而改变行业的生态。

在观察人士看来,虽然各家金融企业登陆新三板的目的大抵相似,但侧重点仍有细微差异。对于中小银行、小贷等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机构而言,新三板平台为其外源融资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借助新三板透明公允平台实施股权激励,或许是其更为直接的考量。一些机构可能还有着其他多元化的诉求,比如提升品牌知名度、并购重组,甚至PE公司借此实现LP份额转让,等等。而更为市场关注的是,借助于新三板相对高效便捷的融资能力,一些私募机构正在转换传统的经营和盈利模式,而蜕变为新兴的金融力量。

中科招商、九鼎投资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而这两家机构的“玩法”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些私募基金希望效仿的对象,以至于私募基金挂牌新三板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015年上半年,中科招商进行了4次定向发行,合计募集资金约90亿元。而在二级市场深幅调整之后,7月以来,中科招商已经举牌16家上市公司。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科招商的目标是5年内增持5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打造产业集群。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与一般资本举牌不同的是,中科招商阳光举牌的目标是成为大股东。9月9日晚,中科招商抛出300亿元的定增方案,认购对象可以现金或资产等方式进行认购。此次再融资的发行价拟为27元/股,大幅高于上一轮18元的定增价。

同样是利用资金优势,九鼎投资在大金控版图的棋局则也越来越清晰。就目前来看,九鼎在基金、银行、券商、保险、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领域已逐一落子。

今年年初于新三板挂牌的证券私募思考投资也于7月份举牌A股上市公司园城黄金。思考投资总经理岳志斌对媒体透露,举牌后会推荐合适的标的物给大股东,但不会介入公司管理。后续还可能会举牌一家深交所[微博]上市公司,为公司转型做准备。

对此,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员表示,目前对于资产管理类机构而言,固守资产管理传统业务很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新三板将成为民营金融集团孵化器,优选“种子选手”。除了九鼎、中科招商等资管公司外,民营券商、险企、小贷等金融类企业加快登陆新三板。随着金融改革深化,金融行业垄断格局正被逐步打破,新三板现有便利的融资通道,嫁接未来出台的分层、转板等政策红利,有望成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金融集团孵化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财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