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中登数据:百万市值账户逐渐消失 55万个中产缩水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7月巨震的A股,到底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样影响?中登公司7月的月报或许可以给出一份答案。

中登数据显示,在巨大的市场震荡中,中产与散户的财富均受到冲击。有5.7万个500万市值以上的账户“消失”,而10万-50万账户也减少了86.96万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多名投资者采访了解到,这些账户的消失或者减少,主要源于投资者的亏损以及减仓。

而此前一向高歌猛进的两融,新开户数也创下了今年以来新低。深圳一家大型券商人士表示,由于7月市场调整幅度大,客户开信用账户意愿明显下降。

中产再受重创

对于A股的投资者来说,今年7月显然是个煎熬的月份。

中登数据显示,从持仓情况来看,7月持仓投资者数仍有5171.38万个,微升2.25%,占期末投资者数的比重为56%。但期间空仓投资者占比则达44.21%。

在交易方面,7月参与交易投资者数为4250.89万,占期末投资者数45.86%,较6月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开户数在7月出现明显下滑。7月市场仅新增投资者204.87万,其中个人账户增加204.39万个;较6月的464.22新开户量比,锐减一半,达55.89%。

而7月上旬暴跌,更是直接反映在投资者的账户市值上。散户与中产阶级财富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缩水”,7月成为继5月后“伤情”最严重的单月。

7月以来仍有10万以下账户投资者“入市”,但新增量已明显减少。7月10万以下账户有3669.27万个,新增271.77万个,但新增量已较6月下降了30.20%。

而10万-50万市值账户数则首次出现“负增长”:7月共有1072.26万个10万-50万市值账户,较6月减少了86.96万个。

一名以10万股票资产做短线投资的深圳股民代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在6月前从本金10万做到资产18万。“经历六、七月暴跌后,资产已经跌到8万,伤及本金。”不过,他随后分别在7月8日、27日进行抄底,目前已回本并小赚10%。

中产阶层在6月后继续遭遇重创。

7月持有市值在100万-500万、500万-1000万、1000万-1亿、1亿以上的账户数分别有121.80万、9.77万、5.11万、0.37万。

与6月比较,100万以上账户锐减39.34万,而在此前6月暴跌,已减少了15.66万。

500万以上账户的情况也不乐观,相较6月,这部分账户已有5.71万个消失,而此前的6月已有2.91万个此类账户“消失”。

也就是说,6月和7月两个月合计起来,500万以上账户减少了8.63万个。

深圳一名私募老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因股市暴跌而财富蒸发的案例比比皆是,财富下降主要因为股票缩水。“有朋友积累了很久,资产累积到1000多万,投入到股市中,今年暴跌后只剩下一两百万,无论再怎么折腾,回本差距太大。我觉得风控一定要做好,止损线要明确,不能贪心。”

两融新增账户数锐减

此次去杠杆导致的股市暴跌,也让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两融账户受到重创,开户数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中登公司数据统计,7月末开立信用证券账户的投资数为385.12万个,其中新增账户数为5.52万个、新销账户数为4482个。

而在新增账户数中,个人投资者新开54836个,成为今年以来开户数最低的单月。可相比较的是,自2014年以来,个人投资者信用账户新增户数平均每月增加27.84万户。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两融人士认为,个人信用账户开户数据下滑主要源于近期股市的调整。“7月股市调整幅度比较大,券商精力都放在维稳和在投资者的安抚上。信用账户开户方面,客户意愿下降了很多。”

而7月以来,两融数余额也开始持续下滑,从期初的2.04万亿骤降至期末的1.34万亿,下降幅度达34.23%。截至8月14日,两融余额小幅上升,达到1.378万亿,但仍未能突破1.4万亿大关。

上述两融人士指出,另一个下滑原因是两融门槛的提高,“7月1日融资融券提出了客户适当性的要求,券商要调整两融业务的内部制度。以两融门槛为例,券商要求客户平均资产在20个工作日达到50万以上,这对很多客户来说是一个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7月信用账户开户统计中,机构类首次出现新开户为0.

上述大型券商两融人士对此表示意外,“整个市场完全为0,可能性是有,但还是有点不寻常。”

“如果确实为0,这说明7月的时候机构业绩到了谷底,”该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机构客户跟个人客户一样,都希望从市场获利,当看到市场机会不大时,有可能选择退出。从绝对额来看,机构客户比个人投资者客户本来就要少很多,因为办理手续比较复杂。”

据了解,该大型券商在7月亦未收到机构信用账户开户的申请。

对此数据,截至发稿前,记者未能接通中登公司报告联系人电话进行采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