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布局推进阶段
近期,北京、天津和河北先后审议通过各自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方案,根据功能定位对推进协同发展作出部署。这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布局推进的重要阶段。
京津冀三地定位颇受关注,是推进协同发展的关键。目前,三地的功能定位已经明晰。首都北京战略定位为“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和河北定位可简称为“一基地三区”,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根据贯彻协同发展战略的部署,北京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人口。
天津提出五个方面重点突破,即着力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成为科技研发转化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着力构筑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河北提出,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发展短板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河北绿色崛起,抓好六个关键点,即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园区、一批明星卫星城镇、一批生态标志工程、一批交通骨干项目、一批新的产业引擎和一批生态脱贫片区。
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今年4月,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顶层设计出台指日可待。目前,三地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等方面已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并取得积极进展。三地已实现通关一体化,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确定到2017年要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实现重点工业污染行业调整退出目标,截至目前已累计退出污染企业800多家。同时,推动钢铁、汽车等行业企业向京外转移和布局,已向河北转移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北京已制定完成2015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制定2015-2017年工作要点,启动编制本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规划。从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间节点上谋划好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认为,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意味着北京将进入“双城时代”,即通州新城和北京中心城区。疏解功能有利于优化北京的空间布局,同时形成新的增长空间,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地刚出炉的上半年经济单显示,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7%,9.4%和6.6%,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我们必须在疏解中谋发展,靠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说,要做好减法,把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调整出去,同时要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瞄准高端产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上半年,河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39.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8%,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个百分点。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北京市交通委日前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提出三地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指出,落实协同发展战略,要调动政府、企业和民众三方面积极性,把战略红利转变为市场的有效需求,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参与,并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协同发展带来的福祉提升。
据了解,目前,京津冀三地正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编制“十三五”规划,未来的五年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深入推进。(新华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