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3日,融资余额为2.25万亿元,是连续第二天出现环比下降,这是近两个月内的首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融资余额高企,市场兑现压力加大,增速将放缓。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6月18日,融资余额创下历史新高2.27万亿元;6月19日,沪深指数出现超7%以上的大跌,融资余额为2.26万亿元,环比下降0.24%,是自6月6日以来的首次融资余额环比下降。6月23日指数出现达到7%左右的震荡,融资余额为2.25万亿元,环比继续下降0.63%,融资净买入大幅下降143亿元,比前一交易日大幅增加一倍有余,且融资余量同样环比出现下降,降幅为0.44%。
连续2个交易日融资余额、融资余量出现环比下降,这是两个月以来的首次。
从6月15日市场大幅下挫以来的行业融资情况看,建筑装饰、国防军工、传媒是仅有的3个申万一级融资净流出超过10亿元的行业,非银金融、钢铁、机械设备、纺织服装业呈现出融资净流出的状态;而房地产、银行、化工、计算机、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6个行业是融资净买入超过20亿元的行业。
事实上,随着股指冲上5000点,市场内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开通两融,通过杠杆进行投资,融资余额规模越来越大,A股累积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今年以来,监管层持续提示杠杆操作风险,并严格规范两融业务。
6月12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券商融资融券的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4倍,同时,券商不得向最近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目前,广发、海通、长江等多家券商下调担保品折算比例,提升保证金系数,缩小杠杆率,停止往两融资金池注水,主动制约了客户融资规模的扩张。
方正证券分析师夏子衍表示,市场一定程度地回撤是健康的。从市场的驱动力来看,系统性风险决定方向,流动性决定市场的幅度。目前市场仍不存在系统性风险,资金扰动更多是短期性质,政策层面更不会逆转市场;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市场后续上涨的幅度或将放缓,疯牛变慢牛的概率在增大。从场内流动性来看,按照测算融资融券的上限在3万亿,目前距离上限还有7000多亿,幅度将有所放缓;从整体流动性来看,随着三季度末经济逐渐启稳,流动性将由极度宽裕向适度宽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