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T中文网刊发了戴维.皮林的文章《中国股市狂欢到何时?》,文章说,“中国当局鼓励股市上涨的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提高处境艰难的国有企业的估值”。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新的一轮大牛市正在波澜壮阔地展开,中国政府特别是相关监管部门,对这轮牛市也确实采取了小心呵护的态度。但如果据此得出皮林的结论,就大错特错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两句话的含义很明确,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政府则制定公共政策、加强公共管理、做好公共服务,当好市场经济的看门人和守夜人。这样的政府,又怎么可能对市场上下其手呢?
这一轮牛市,是中国经济现实的客观反映。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接近50万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如果沉淀在银行里,是无法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在,这些资金当中的相当部分流向了股市。
诚然,也许如皮林所说,这是由于“投机者蜂拥进入以便分享股市盛宴”,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新旧动力转换远未到位、间接融资传导不畅的情况下,正是这些资金,支持了上市公司融资,让更多上市公司不再为缺钱投资而发愁;正是这些资金,激励了上市公司及其员工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正是这些资金,使得很多投资者拥有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为扩大消费提供了助力。
从效果上看,中国居民的这种行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老百姓捐出美元和黄金支持国家渡过难关的做法别无二致。
换个角度说,这轮牛市符合美林周期定律,也饱含老百姓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信心和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运用“看得见的手”打压股市,岂非成了傻子?皮林指责中国政府“采取‘粉饰和延期’的管理措施”,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皮林在文末断言,“中国股市的欢乐气氛迟早会被更为阴郁的情绪取代。”诚然,如果牛市长期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既不会持久,也不会强劲,甚至会出现大幅度的向下调整,这一点不仅中国如此,任何国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