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万达院线停牌或为牵手乐视 艺恩金逸否认被收购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汪喆 2015-05-26 09:30: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万达院线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咨询高手 实盘买卖

日前,万达院线(002739.SZ)发布停牌公告,称拟披露重大事项。随后有消息称,万达院线此次停牌欲收购金逸院线和艺恩网。不过,金逸院线和艺恩网在随后均对此给予否认。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收购传闻只是烟幕弹,万达院线停牌或为筹划与乐视的合作。对此,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万达院线和乐视方面,虽因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未作出明确回复,但双方均未否认合作传闻。

事实上,万达院线早就释放出相关信号,除了日前万达投资领投乐视体育,万达院线在2014年年报中曾明确表示,2015年将与互联网+视频等关联产业开展合作,打造O2O生态圈。

据2014年报及今年一季报显示,万达院线当前营收及净利润增加主要来自于新增院线带来的增收,高速扩张成为万达院线扩大市场份额及稳固国内第一院线地位的保证。但院线收入受制于电影市场的发展状况,开拓非票房收入,与其他关联产业合作也是万达院线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高速扩张保龙头地位

万达院线2014年营收53.39亿元,同比增长32.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8.01亿元,同比增长32.93%。过去一年,从营收到净利润再到总资产,万达院线都保持三成以上的增长。万达院线表示,主营业务营收增长的原因是新建影院40家,同时票房及观影人次的持续增长所致。

从2004年涉足影院,万达院线在10年时间内成长为国内第一大院线,很大部分得益于高速扩张战略。

2004年初,万达集团和华纳兄弟国际影院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纳将协助万达集团在万达商业广场建设多厅影院,并对影院的设计及建设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并负责影院落成后的管理与运营,待时机成熟后,双方对影院进行合资经营。在随后的一年内,万达先后斥资1.2亿元在全国建了5座电影院,同年,万达院线宣布成立。

由于广电总局相关规定所限,华纳与万达的合作在2006年戛然而止,万达院线接管了最初5家万达影院的经营管理权,并开始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发展。

随后,万达院线迎来高速增长期。次年,万达院线自有投资的影院已达28家,票房收入3.25亿元,占据国内院线第四的位置。

依托万达既有的商业地产优势,万达院线以远低于同行水平的经营成本在全国迅速铺开。同时,在2007-2008年期间,万达院线调整内部构架,先后针对市场营销、影院设计等推行新的管理模式。2009年底,万达院线自由投资影院达50家,拥有400块银幕,成为当年国内院线的票房冠军,占有15%的票房份额。

在“渠道为王”的电影行业,万达院线借助高速扩张的模式在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国内电影院线的龙头。

2014年,万达院线全年票房42.1亿元,观影1.02亿人次,成为国内首个票房突破40亿元的院线,市场占有率为14.2%,领先第二名约6个百分点,并连续6年在票房收入、观影人次和市场占有率等三个指标上位列行业第一。

不过,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尤为激烈,上海联合、中影星美等院线公司也在奋起直追。其中,中影和华纳兄弟签订了电影衍生品战略合作协议,并在两家影院开设试营店,发力衍生品业务;此外,新生的互联网+院线及家庭影院也正在逐渐改变国内消费者的观影习惯,上座率低成为万达院线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万达院线来说,当前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增加影院数量提升票房收入。此次停牌传出的对金逸院线的收购消息虽然被否,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万达院线未来主要的并购方向。

或与乐视牵手

“目前处于停牌的敏感期,我们没办法透露更多的信息给媒体。”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万达院线董秘办公室时,该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如此回应。

对于收购一事,艺恩网最早给出回应。艺恩网公开声明,万达院线是很好的业务合作伙伴,但未作出任何资本方面的正式接洽。曾与万达院线争夺院线第一股的金逸院线,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否认,称金逸院线内部并没有这种决策。

即便如此,万达院线整合国内院线市场的想法并非无迹可寻。2014年报中,万达院线对过去一年国内院线市场作出的判断是“行业集中度低,存在整合空间”。

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48条院线,其中票房超10亿元的院线10条,过1亿元的院线有33条。2014年末,全国已有影院投资公司24家,其中影院数量在5家以下的公司有180家,影院投资公司规模普遍偏小。

“行业集中度较低,经营效率较差,国内院线行业存在较大的整合空间。”万达院线表示,相比之下,全球成熟电影市场院线行业集中度普遍较高。北美前三大院线公司REGAL、AMC、CINNEMARK占有北美电影票房的60%。其中,排名第二的AMC在2012年被万达收购。

“万达院线本身在国内就属于排名靠前的院线,规模较大,所以在并购中它肯定会扮演买方的角色,加上作为上市公司,它在并购中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相对来说更加容易。”易界网分析师李佳超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万达院线当前具备的条件,足以让其成为整合国内院线市场的主角。

作为院线企业,票房必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正处高速增长期,但长期以来院线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部分地区已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但在三、四线城市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且消费能力有限的大背景下,票房收入为万达院线带来的增长趋于收窄,开拓多元化盈利点成为万达院线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万达院线并未正面回应与乐视合作一事,但当时代周报记者就此事向乐视核实时,对方也未明确否认。

“还没听说,并且涉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我们也不好评论。”乐视公关部肖海燕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相比之前艺恩和金逸的明确否认,乐视的态度暧昧不少。

“公司将逐步与国内外制片公司、第三方电商平台、互联网视频及知名品牌电影衍生品商开展合作,打造公司O2O生态圈,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万达院线在叙述2015年的工作重点时表示道。

而乐视以视频网站起家,且旗下乐视影业自成立以来,在短短几年内已位列民营影视企业的第一梯队,加之万达投资领投乐视体育,考虑上述因素,万达院线与乐视合作似乎在情理之中。

上市后的战略转型

“过去几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飞速增长,去年中国购物中心的电影院数量超过4500家,银幕数达到了18195块。预计未来4年左右,银幕数会突破5万块,也就是中国电影市场最黄金的时间在未来4到5年。”万达院线董事局主席曾茂军曾在公开场合如此预测。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尽管电影行业正处高速发展期,且未来还有4到5年的黄金期,不过,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院线企业仍面临不小挑战。

自2009—2011年,国内院线银幕数量已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在此期间,国内银幕增速从2009年的15.28%,一跃增至2011年的48.43%。也正是从2011年开始,国内票房增速连续三年低于银幕增速。

受益于在线选座业务的爆发,院线行业的流量上升,国内票房增速终于得以在2014年赶超银幕增速。据美团猫眼数据演技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约40%的观众在使用手机或电脑购票,包括美团猫眼在内的大多在线选座拉动客流的“杀手锏”依然还是低票价。

在线选座业务的爆发一方面拉动了票房增长,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降低了院线的毛利率。不过在O2O的冲击之下,万达院线仍需采取开放合作。万达院线招股书显示,美团猫眼、大众点评、淘宝电影以及格瓦拉等,均成为了万达院线2014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户。

除了发行和放映业务,卖品和广告收入也是院线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国内影院的卖品和票房收入占比平均在8%—12%,而国外一些影院卖品收入占比则可达40%—50%。”曾茂军表示。

事实上,截至今年1月,万达院线拥有超过2600万会员,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会员系统。也就是说,在票房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对会员衍生品销售的毛利率和销售收入将是万达院线稳定总营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4年全年,万达院线也在借助卖品、衍生品等方面充分挖掘会员经济:推出自营餐饮品牌“ONE”和店中店“万影随行”,并与上游研发公司合作,取得授权,组织热销衍生品。2014年,万达院线包括爆米花在内的商品销售收入约6.31亿元,毛利率高达68.85%。

光大证券研究员王铮认为,未来万达院线战略转型的方向也将围绕起庞大的电影会员体系,打造电影O2O生态圈。

“2015年,万达院线计划拓展会员人数超过4000万人,会员消费比提升至75%,实现线上消费占比超过50%,对应票房销售20亿元以上。”王铮表示,随着万达院线在2015年逐步与国内外制片公司、第三方电商平台、互联网视频以及知名电影衍生品商开展合作,将基于庞大的高黏性会员体系,打造电影O2O生态圈。

2015年,万达院线仍计划新增影院不少于40家,根据年报显示,未来万达院线不排除通过控股、参股等多种发展模式加快在全国的布局,过去直营连锁的模式或将被打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万达电影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